西湖十景传说——平湖秋月

家乡区县: 浙江省西湖区

      杭州西湖,历来是最佳赏月之地。在白堤西端,就有一处月白风清的地方,那就是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景区,它背靠孤山,面临西湖的外湖,景观沿湖一排敞开,包括御碑亭、水面平台、四面厅、八角亭、湖天一碧楼等建筑。由于它伸出水面的平台非常宽广,视野十分开阔,所以成为一流赏月胜地。 历史悠久的平湖秋月,可以称得上是风水宝地。院会令人觉得趣味盎然。真可谓“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作为西湖十景中的一景,从南宋时起,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当景区美景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所描写的泛归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是多方位的。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

闻名原因

      平湖秋月之所以闻名,是有科学原因的。杭州地处亚热带北园,从地球和太阳的运行规律来看,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从地球和月亮的关系看,钩弦圆确都有规律,秋季时,月亮离地球北半球较近,从杭州所处的地理位置看月亮夹角不会超过60度,月光是太阳的反光,柔和清凉,产生一种虚泛,虚无的感觉。杭州秋季的天气以晴好为主,晚上的气温20摄氏度,相对湿度的80%,风速每秒三米到四米,大气中的飘尘杂质较少,月光的穿透率特别高,云淡风清,天高气爽,气候特别宜人,因此看到的月亮显得特别大,特别圆,特别亮,特别清澈和皎洁,所以就有“四时月好最宜秋”,“月到中秋分外明”之说。

山色空蒙洗心怀

     古代时候,外西湖这一带原是有座秦楼的,该楼初名水明楼,后来叫的拗口,莫若望湖楼点明心意,也就叫了望湖楼了。古文记载:“秦楼初名水明楼,东坡建,常携朝云至此游览。壁上有三诗,为坡公手迹。过楼数百武,为镜湖楼,白乐天建。宋时宦杭者,行春则集柳洲亭,竞渡则集玉莲亭,登高则集天然图画阁,看雪则集孤山寺,寻常宴客则集镜湖楼。兵燹之后,其楼已废,变为民居。”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连天。
放生鱼鸟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浪能令山俯仰,风帆似与月装回。
未成大隐成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此诗流传至今几乎家喻户晓。

《平 湖 秋 月》---王大壮
静驻断桥翘首白堤西,
素笺书札依稀追忆起,
如妆红亭里烛影映飘絮,
留恋石櫈小憩,
品味那杯龙井,
倾听油纸伞边的雨滴;
孤山南麓溟朦暗香起,
沧桑岁月如今归梦依,
落花虽有意忍踏作浊泥,
犹忆西窗别离,
何惜折菡香满衣,
残梦未醒酒独斟叹息;
平湖映秋月茶香带墨语,
转眼一丝涟漪扶醒了沉寂,
波中画舫描摹水明楼御笔,
棹歌舟中观素雅月影一盘棋;
平湖映秋月梅屿来相依,
碧波倒影残宵枯叶谁拾起,
掬水凝月冷怎堪花雨,
穿牖风拂面纱不懂你眉角神韵,
篮舆惟我独坐怅望待天明。

《平湖秋月》--扬眉
一碗醇香的老酒闲置在小孤山的山麓,
酒面飘散着清幽的香气,
荡漾着柔静的清波;
一颗通透的宝石镶嵌于钱塘江的岸边,
戒面反射着晶莹的光泽,
辉映着橘黄的朗月。
望湖楼上推开樟木的窗棂,
看远山跌荡近岭起伏,
环绕着花雕的银樽,
六朝的江山到今无恙风景依旧;
望湖楼中入坐花梨的桌椅,
眺浩月当空星瀚稀疏,跌落在善酿的青瓷,
千年的玉盘于今更明娇羞依然。
南北的高峰苍劲巍峨,
在湖面留下了深邃的倩影,
印证着古老的传说;
上下的天竺群峦起伏,
在湖畔漂浮着稀薄的雾霭,
述说着历史的烟云。
拂堤的垂柳柳浪起伏,
环绕着星光斑斓的水面,
水面上飞旋着娇巧的夜莺;
踏浪的莲荷荷叶翩跹,
舞动着肥硕幽绿的飞裙,
裙幅间闪露着细碎的波光。
驾一叶扁舟驶入香雪海的海塘,
融进灰朦的夜色里,
聆听着南屏山的晚钟振响于湖面;
划一双木浆拨开桂花露的露池,
撇入浓郁的熏风中,
吸嗅着南满陇的桂香飘逸在身边。
轻柔的波涌动着船弦,
吴音越语里述说着痴心的私话,
那是冷桥边的小小羡慕着良才;
浩瀚的水铺盖着山川,
清波柔光地叨念着呢哝的絮语,
那是断桥旁的素贞幽会着许仙。
朗朗的月印落在瀛洲的潭边,
披青烟拢秋水一介无影,
淡寒纱撩星辰数楫有波;
悠悠的岭缠绕在西子的眉间,
送金风传清爽衣带渐宽,
沾秋露凝寒气肌肤湿滑。
渺渺的波凝聚在蓬莱的池中,
涌金门泻锦带楼阁高耸,
踏白堤推阮墩水色幽深;
皓皓的光覆盖着钱塘的福地,
看水天会一色平湖高远,
览疏星伴彩云秋月犹新。

团扇风轻(2014-11-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