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饮食档口,老板告诉记者,牛腩萝卜20元一份,炒牛肉30元一份,只有0.4公斤牛肉。记者看到,此时正值午饭时间,但该档口食客不多,只有四五张台有客人在吃饭。老板说,晚上人才多,20多桌可以全部坐满。 一个水步的本地老板说,他养了60多头牛,今年第一次参加牛肉节,10月21日才开始卖,第一天卖了一头牛,第二天到午饭时,一头牛已经卖得七七八八,只剩下一二十公斤牛肉。这位老板称,相信后面几天生意会更好。他告诉记者,以前没那么早开节,现在太早了。“太早不好,分散了人流,节日气氛不够热闹。”他甚至告诉记者:“我们也觉得在这里吃不太卫生。” 在此设摊销售的贵州醇酒厂广州公司业务主管罗远方告诉记者,他们的档口约18平方米,1800元9天全包。“我们自九月初一就过来了,想趁人流大带动销售,但最主要的目的是宣传品牌。”据介绍,该公司去年第一次前来参加牛肉节,因为感觉效果比较好,所以今年又来了。“我们从广州来的,公司在江门有办事处,去年在考察台山市场时发现有这样一个牛肉节,所以尝试着参加了。”去年,他们在水步牛肉节期间的销售额有2万多元。 隐忧 商业味道掩盖了人文传统 毋庸讳言,在水步牛肉节热闹的表象背后,还真实地存有一些值得冷静反思的东西,比如组织管理,比如环境卫生,比如文化内涵,等等。 记者在GOOGLE和百度搜索引擎里查找“牛肉节”,在400多万条搜索结果中,只发现世界上仅有美国牛肉节、台湾台南县清烫牛肉节以及台山水步牛肉节,而且,其中绝大部分搜索结果都是有关台山水步牛肉节的。这说明牛肉节在全世界还不是一个泛滥成灾的毫无特色的民间节日,至少在中国内地,水步牛肉节具有唯一性,这就是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所在,但正是因为水步牛肉节难得地具备了这种价值,对其呵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