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分布在台山城乡的八音班作为广东音乐发展的前身和创作、表演载体之一,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八音”是指用金、石、土、草、丝、木、匏、竹八类材料制造的乐器所奏音乐之总称。台山的八音班,又称锣鼓架,实际上是锣鼓八音,它用木制成一个轿形的音柜,中间放着掌板用的木鱼、沙鼓等敲击乐。过去纯演奏乐曲时,一般配备掌板一人,钹、锣共一人,二仔(小胡琴)一人,椰胡一人,三弦或月琴一人,笛子兼唢呐一人。最初的八音班,多是演奏佛教音乐和民间小调,台山属广州白话语系范畴,这些民间小调也被人们称为广东音乐。
粤剧从官话改用白话演唱之后,以及侨资的注入,加快了八音班演奏乐曲和演唱戏曲结合的发展。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八音班的活动内容已与广东音乐、粤剧、曲艺融为一体,功能也由单一性扩展到多功能性,因而大多改称乐社、曲艺社等名,群众在红白二事或庆典等活动中请八音班演奏,更是台山的传统民俗。建国前,据不完全统计,台山有乐社、曲艺社等66个,目前,全市共有广东音乐组织120多个。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21226009.html
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Rayky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lzboo527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