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在香港成立(简称"南委")。"南委"根据国共两党达成一致抗日的协议,在港澳地区发动因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疏散至港澳的中共党员及一切爱国人士,以各同乡会名义组织抗日团体回乡抗日救亡。当时广(宁)四(会)两县疏散至港澳南中共党员有孔令淦、欧新、黎伯松、陈子贤、谢福球等,经研究后当即在香港组成"侨港会宁同乡会回乡服务团"(共有22人参加),由孔令淦、陈子贤率领回会宁开展抗日救亡宜传。按中共南委指示,服务团回乡的任务除了抗日救亡,还要恢复因大革命失败时停止活动的党员组织关系,成立特别支部发展党组织。
一九三七年九月,回乡服务团抵达广宁,由于当时是国共合作抗日,国民党党部及广宁县政府都给服务团方便与支持。与此同时,服务团负责人孔令淦、陈子贤二人经过深入了解,把高玉山等隐蔽下来的党员的组织关系恢复,在广宁成立中共广宁特别支部,由孔令淦任书记。自此,抗日救亡运动在党的秘密领导下进行,拉开了广宁抗日救亡的序幕。
一九三七年底,服务团奉命回港汇报和整训。经整训后,人数增加至50余人,仍以孔令淦为团长,于一九三八年四月重回广宁。经过整顿的服务团,既有政工人员,也有护士医生、文化界知识分子等。服务团回到广宁后,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与广宁各阶层人士、各界民众团结一致,共同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与此同时,中共广东省委、省青委为了推动全省抗日救亡运动,派遣由中共党员冯华领导的广宁留穗学生暑期回乡宣传队十余人以及由中共党员钟达明、温盛湘等人领导的抗日先锋队(简称抗先队)三个队共200余人先后于一九三八年八月、十二月抵达广宁。当时国民党一些爱国军政人士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进入广宁的各抗日团体、各界进步人士、华侨、港澳同胞,爱国工商业者,在抗日救国的伟大旗帜下,紧密团结,形成一股强大的抗日救国力量,推动广宁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开展。一是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各抗日团体组成精干的宣传队伍,分头深入到全县广大农村、圩镇,运用各种形式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深刻揭露日寇侵略我国的滔夭罪行,唤起民众筑起血肉的长城,保卫国家民族;二是扎扎实实地开展救亡。广宁虽然不是日寇占领区,但日寇侵占广州、南海、三水后,江河被堵,竹木柴炭无法运出去,赖竹木为生的广宁人民顿时陷入困境,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抗日团体深入发动群众以淘金、大种冬种小麦、马铃薯等进行生产自救,同时向殷商客户发起募捐,有钱捐钱,有物捐物以解断炊户燃眉之急。港澳同胞也纷纷解囊,捐钱、捐物、捐药委托服务团带回广宁扶贫济困,三是组织民众抗日团体。经过广泛深入6的宣传发动,具有悠久革命光荣传统的广宁人民,爱国热情更加高涨,各地纷纷建立如抗青会、乡村协会、救亡室等民众抗日团体,均由青壮年组成。主要任务是肩负起支援前方,维持后方秩序以及战时做好疏散群众、坚壁清野等;四是动员群众参加"抗日义勇队"、"抗日民兵队"等抗日武装组织。经过动员,全县有600余名青壮年报名参加,并接受军事训练。随时准备开赴前线杀敌救国。1938年秋,国民党爱国将领伍观淇、莫国华、张心吾(后参加共产党)等前来广宁招兵,各抗日团体给予大力协助。中共广宁党组织经请示上级同意,决定由高绍河(高柱天)协助伍观淇等征集兵员。高绍河从附城、江屯等地的"抗日义勇队"、"抗日民兵队"中挑选60多人组成一个武装中队,并参加张心吾集训队训练。中共广宁党组织以民族利益为重,决定由高绍河率队参加张心吾部队,高绍河任营长。1939年夏,这支抗日武装开赴南海、三水前线抗击日寇。
在抗日救亡过程中,遭受国民党广宁当局的一些顽固派分子的阻拦与破坏。但是,抗日救亡是伟大的历史潮流,人心所向。任何反动势力都阻挡不了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