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宿山位于我县境内西北面,座落于古水、石咀两区之间。往上看五峰,往下望七峰,宛如笔架,高耸入云,峻逸秀丽;海拔一千零二十公尺,方园三十六平方公里,是南岭山脉的分支。因为山高且大,浏览一遍,至少也要三天三夜,故名“三宿”。名不虚传
三宿山是广宁名山之一。漫山茫茫林海、翠绿欲滴,松涛阵阵,清爽之气袭人。木材多为松、杉、竹子,杂以楠木、山栣(当地人称为坤甸)、樟树、白藤、赤黎之类,量丰而质优,为建筑和制作家私之上乘。解放后,当地人民有计划地营林,一九六O年从石咀至迳口段营造的三万多亩,至今已郁郁苍苍。放眼山麓,雨中万壑皆泉,流陂泻圳,如骏马咆吼奔突。平日无数涓涓细流,一湾碧水,注入永固河、南乡水而汇入绥江。奇山蕴宝,异水发电。仅南乡河,就建起了什洞电站、湘门电站,黑夜明珠串串,灿如繁星。民谣说:“三宿山高头戴日,观音岩大口含烟。风吹马尾千条线,月照龙鳞万点金。”灵山秀水,名不虚传。
“白云帝子”
每当彩霞满天,山上则层林尽染,令人神思飞驰,如著云雨初霁,一抹斜阳,山岚中各种绚丽的折光,令人眼花缭乱。主峰云雾缭绕,即使晴空万里,山颠也常有朵朵白色云霞飘逸其间,常年不散。相传古时候有一苏姓人,入山得道,驾白云黄鹤而去,成此圣迹,人称“白云帝子”。他护卫着山上的奇珍异宝,是护山的神灵。早在一九三五年,三宿山下的西南角,曾发掘过一个铜鼓,鼓面直径一米,高七十五公分。爱群水一带的人自称下山民,传为少数民族,大概是这里最早的居民,都笃信“白云帝子”的圣迹。据说石友公坟茔附近,有时还会奇景突现;雨后,一幅雪白的银幕垂天而降,远观清晰可见,近看杳无踪影,人称“白帐”;此景出现,被看作“白云帝子”下凡,预兆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云云。而常年雾纱笼罩的群山,只有重阳登高,碧空万顷,方可极目远眺。那时广、四、怀三个县城的风光,尽收眼底,使人悠然想起“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句。清末秀才罗廷赞曾在山下开设蒙馆,常喜带学生登高野游.有诗日:“临高凭眺九徘徊,极目相宁眼界开。铁地长江成锦绣,千丘万壑总尘埃。身登三宿疑仙泽,鼎峙春秋感霸才。今向观音岩上望,此生真个入蓬莱。”极赞三宿山之壮美。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