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饼达人的幸福生活

家乡区县: 山西省方山县

   

     当一个人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怎么办?当一个人没有更多的求学机会怎么办?一位80末出生的农村小伙的创业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不服输的劲头,能吃苦、肯用心,照样可以做到“NO·1”。

    圪洞镇潘家畈村走出来的郭伟是家里老大,2004年从方山一中毕业时,尽管升学成绩比较优异,但由于姊妹多,毕业时,家长去亲戚家借300元钱都没有借到,这件事给予他极大的震撼,他决定退学学一门谋生的手艺,减轻家庭负担,自己养活自己。当年7月,他到离石贺昌中学背后的一家烧饼店当上了学徒工,每月工资200元。刚去时,手不熟练,刮面的铁板不是蹭了手,就是刮掉皮,两只手常常伤痕累累,干完店里的活计,郭伟还要给师傅洗衣服,店里不用的面袋,他也要抽晚上的时间清洗干净。炎热的夏天,人们在公园树荫下避暑,他在几百摄氏度的烤箱前劳作,而他对自己的犒劳,就是发工资后,破例买瓶水果罐头解解馋;冬天,人们卷缩在被窝里时,他“两鬓苍苍十指黑”在烧锅炉,可尽管如此吃苦,师傅还是苛刻地要求他。第二年二月,郭伟不忍师傅的过分要求,一气之下,卷起铺盖不辞而别,回到村里,买了一个旧烤箱自己开张,推着车子跑村巷地头卖他打的油漩饼。打了一个多月,由于技术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郭伟感觉自己还得学习,正巧打问到县城旧邮局对面的班平烧饼店正在招收学徒,他又辗转到此学习,好在这次师傅对他态度比前一个好多了,这位师傅不仅技术上悉心传授,而且对油料、面料的进货格外注意把关,他耳闻目睹到做生意的本质是要厚道。师傅见他底子不错,准备把全部的技术传授给他,但郭伟自己的主见是艺在于精,他学到的东西已经不少了。

    2006年正月,18岁的郭伟婉拒师傅的好心挽留,正式开张创业,父亲以1分的利息贷款1500元,租赁下了县林业局楼底的一个小门面房,他的烧饼店正式开张了,全部家当仅一个炉子一块案板一袋面而已。一个不到4平方的鸡毛小店,没有影响他的创业激情,他在墙上贴了张纸,上写:“油要多一点,心要轻一点,对顾客要笑一点”。开店不到4个月,挣的钱不仅还清欠款,而且还花3000元买了辆摩托车,尽管生意还算过得去,但他还是感觉烧出的饼子没有达到他预期的口感,经过半年多的揣摩尝试,他终于找到了原因所在,换了另外一种面粉,生意马上就好起来,特别是到了下午5点后,排队的人一直要排到晚上8点多,他制作的葱花饼成为“方山一绝”,不仅老百姓喜欢吃,而且一位县领导还专门带北京的客人现场观摩饼子的制作过程。他每天尽管要打2袋面的饼子,但还是供不应求,常常是最后来的人都买不上。由于原料质量高,服务又到位,2006年中秋节,就有几家大单位将为员工发放的月饼全部定在了他的店里,更让他高兴的是,在县领导的提议下,当年县委招待所用的月饼也是让他来供。生意火了,尽管劳累,可收入一下就上来了,到2007年,他的年纯收入过了8万元,这在一个小县城里,已经达到了高收入阶层水准。

    2011年,随着县城建设规划,原来的店不允许开了,他将店迁往二桥桥头,尽管地理位置不在主街道了,但生意还是一如既往的好,不少人为吃到他的饼子还要专门绕道去买。现如今,儿子已经9个月、并在县城买下3居室的郭伟面对记者的采访踌躇满志,他说:“这个店的租赁期还有一年,等期满后,我准备再回到方正街上去,开一家超市,门口经营烧饼,以烧饼带客流量。”看到记者对这种经营模式有些疑惑,郭伟信心十足地说:“打饼子每天接触的人很多,这些年我已经有了一定的人际关系积累,这个模式一定会获得成功。”

    大家一定要像这位小伙子一样,奋斗,坚持,努力,他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

互送梧桐子!http://www.wutongzi.com/uc/65026536.html
博客,大家共享!http://blog.sina.com.cn/hanyuxia02
网络营销能力秀,互粉,互顶观点!http://www.wm23.cn/hanhan02

小小韩韩(2014-11-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