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的旬邑故事(二)

家乡区县: 陕西省旬邑县

百字判一案

习仲勋曾对司法工作者说:“走出‘衙门’,深入乡村,依靠人民办案,发挥民间调解作用。千百事件整天发生在人民中,最适当的解决办法也就在人民中。只有通过人民,才会解决得最快、最正确。”这也是当时当地百姓爱说“找习专员说理去”的原因。在习仲勋看来,民间调解不是一个单纯的司法问题,本质是为人民服务的问题,是衡量干部群众观点、群众感情、群众作风的一个试金石。这方面,习仲勋在关中分区有许多事为人称道,一棵树案就是一例。

职田镇青村农民姚宪章,以同村姚宗弟祖墓埋在自己地内为由,要求姚宗弟给予补偿。约谈失败后,姚宪章持斧砍倒姚宗弟墓地一棵树。姚宗弟为此将姚宪章告到当地县抗日民主政府。1937年9月8日,关中特区专员霍维德签署传票,请青村村长穆三起传唤姚宪章。因国共两党关中磨擦日益恶化等原因影响,霍维德调走后,案子于1941年5月20日由习仲勋作出了言简意赅令人折服的判决:

判决书全文103字,以“年代久远,毫无根据”否定了姚宪章所持姚宗弟祖墓埋其地内的说法;对已砍倒的树,判定“树头、树本全归姚宗弟,姚宪章不再赔偿其损失”;为免两家以后因此再起纷争,判明“今后两家地边之树,长在谁家地内,即归谁家”;既解了纠缠不清的历史遗留问题(祖墓埋谁地内),又解了已砍倒树的现实归属问题。

捍卫婚姻自由

关中分区时期,抗日民主根据地内封建买卖婚姻逐步被予以取缔。湫头车家沟农家姑娘张水红,个子高挑、皮肤白净、模样俊俏、机灵能干,因父母收受了岘子村富户郭家一笔不菲彩礼,受“儿女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愚昧思想禁锢,被迫嫁给了精神病患者郭狗娃,经常遭其侮辱、打骂,几次被逼上吊自杀。

一日,中共关中分委书记习仲勋,趁集到新正县湫头,向群众作演讲,动员男女老少行动起来,开展大生产运动,粉碎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和国民党顽固派军事磨擦,解放妇女并反对封建包办买卖婚姻。一个听习仲勋演讲的好心大娘,回家后给张水红出主意说:“好娃哩,不要胡想。今湫头集上开大会,关中分区习专员讲话。他对老百姓可亲了,称咱是父老兄弟姐妹。你快去找他。专署在新正县三区阳坡头村,翻沟过去就到了。”当晚张水红翻沟找到习仲勋,通过司法渠道和郭狗娃离了婚。

照顾盲人“干娃”

习仲勋驻马家堡领导关中分区革命和建设时,办公室设在沟边一马姓群众家,家有一乳名“白狗”的三四岁小盲童。该童未足岁时,母亲去世、父亲离家出走,成为孤儿,由其姑代为养育;三岁患天花,因无钱医治,挨到烧退后,就此双目失明。听闻“白狗”不幸遭遇后,习仲勋感叹:“孩子可怜啊,等革命胜利了,一定要根治天花,绝不能让一个好端端的孩子因这种病变成瞎子。”

日久生情,习仲勋喜欢上了“白狗”,每看到他,就会亲昵地拍一下他的脑袋,说“叫干大”(陕西方言“干大”,意“干爹”)。

习仲勋因革命需要离开马家堡后,念念不忘干娃“白狗”,常感慨“白狗要是眼睛看得见,我一定把他送部队去,那娃精灵得很!”

解放后,习仲勋依然惦记着“白狗”命运。打听到干娃“白狗”跟着吹鼓手混饭吃,想到盲人跟在吹手后那可怜样,习仲勋一时神色黯然。1951年,他派人将“白狗”接到西安,遍寻各大医院为干儿治眼。因失明过久,无法复明。为让干儿有生活一技之长,习仲勋托人将他送到秦腔剧团尚友社学音乐和乐器。“白狗”最终掌握了各种乐器演奏技巧,成为了尚友社的“全把式”。

北城兰亭词笙(2014-11-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