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位于黑河中游洪积扇上,河床宽浅,坡度平缓,地势平坦,拥有大片肥沃的土地,是一块农牧咸宜的膏腴之地,其农耕条件优越,灌溉便利,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高,且特色浓厚,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西菜东运基地。 虽然张掖传统农业比较发达,但工业“短腿”。作为工业弱市,张掖没有按“常规”去突破工业,把工业化与城镇化捆绑在一起,提升经济总量,因为“多年来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地处西北内地的张掖发展工业明显缺乏优势和竞争力,还很可能出现工业发展不起来,城市的生态特色又丧失了的情况。”尽管如此,人们发现,张掖虽然处于“劣势”,但“劣势”中蕴藏着潜力,那就是张掖拥有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生态和区位优势。
黄泽元认为,农业条件好、工业“短腿”,且由于水资源的有限和相对恒定,导致生态用水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的矛盾突出,正好为张掖大力发展以高效、节水、绿色为特征的现代农业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
张掖是一个典型的戈壁绿洲城市,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区、中部黑河湿地、北部荒漠三大生态系统在张掖境内交错衔接,市域面积有一半以上属祁连山水源涵养区,近一半与黑河湿地相连,雪峰冰川、森林草原、戈壁沙漠、丹霞丘陵、湖泊湿地、绿洲沃土等地貌在全市相间分布,形成了其生态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但是由于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张掖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和修复功能较差,生态又极为脆弱。
生态是张掖最大的特色。独特的生态环境、生态产品不仅是可持续的消费品,也是张掖的优势所在。更为重要的是,张掖的生态安全与否,不仅是事关张掖绿洲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对于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巩固国防、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稳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此,张掖决定把生态建设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发展生态经济,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这既是我们顺应时代要求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的客观需要,也是我们主观上应对绿洲生态脆弱性的战略举措。”黄泽元说,“从大的自然生态系统环境看,如果张掖北部的沙漠南侵,或者南部的冰川保不住,丝绸之路都将被截断甚至消失。”古丝绸之路由长安出发,到陇右分为北、中、南三道,三条路线在张掖汇合,由此向西延伸。居中四向的张掖自古以来不仅是中原通向西域的唯一通道,也是中西文化交融荟萃之地。
张掖历史文化厚重,有彰显文化特色之底蕴;农业条件好,有做大现代农业之基础;生态环境特殊,有建设特色生态城市之优势。基于对张掖特色的深入分析,张掖市领导班子认为,发展生态经济是张掖转型发展的核心,张掖必须重新发掘生态环境的内在价值,通过创新把宜居宜游作为全市的首位产业,并以此基点,带动服务经济率先发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