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历史由来

家乡区县: 天津市北辰区

天津名称的历史由来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几种:

诗词之说:“天津”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的诗歌中,他在《离骚》中写下了“朝发轫于天津兮”这一昂扬的诗句[3]。星官之说:“天津”的名称来源于星官名“天津星”,《隋书·天文志》在记载“九坎东列星”时记载:“尾亦为九子箕,亦曰天津”[4]。河名之说:“天津”源自河名“天津河”,《金史·河渠志》中记载:“通济河创设巡河官一员,与天津河同为一司,通管漕河闸岸,上名天津河巡河官隶督水监”[5]。赐名之说:“天津”流传最广、史料最充分、记载最清楚的说法是源于皇帝的赐名,天津是“天子津渡”之意[6],是明朝皇帝朱棣夺取帝位成功,始发于渡过沽河,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公元1404年12月23日),传谕旨“筑城浚池,赐名天津”。明朝文人李东阳的《重建三官庙碑记》,碑记里注有:“天津象征天子车马所渡之地”的词句[7]。

名称变迁[编辑]

印有“Tientsin”的明信片

金朝在三岔河口设立军事重镇“直沽寨”,“直沽”之名始见史籍,是天津最早的名称。元朝延佑三年(1316年)时在直沽设“海津镇”。直至永乐二年十一月廿一日(1404年12月23日),明成祖朱棣赐名“天津”,即天子渡口之意。清朝,天津升卫为州,升州为府,但“天津”二字保持此名至今。

西文名称[编辑]

清末时期,天津的西文名曾使用过威妥玛拼音的“T'ien-chin和邮政式拼音的“Tientsin”,如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曾名“Imperial Tientsin University”,Tientsin作为天津的通用的西文名称被广泛使用,见证了天津最辉煌的时期。而自1980年代末以来,使用罗马字母的国家比较普遍以官方所使用的汉语拼音名称“Tianjin”来作为“天津”名称的拼写。[注 1]而“Tientsin”仅在历史、艺术等相关领域或非正式场合使用。

李锐(2014-11-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