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嫁娶习俗5

家乡区县: 天津红桥区

2.第二天迎娶拜堂合卺闹房
第二天是结婚的正日子。迎娶的仪仗,最前头是四棵高照灯、开道大锣、文武执事、飞虎旗、大红旗、肃静牌、回避牌、官衔牌、及第牌、串灯、样鼓、大乐、彩谱、鹤龄、銮驾、子孙灯、官衔灯、日罩,最后是新娘子乘坐的花轿。抱公鸡凉席的、提饭盒的紧随在花轿之后。这样的排场,在清朝时代并不显得有什么不自然,而经过辛亥革命进入了民国,仍沿用这些含有封建色彩的仪仗,这就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了。全盘的仪仗人员都要穿衣戴帽、穿鞋子。抬轿的轿夫,穿衣戴帽,穿“轿洒鞋“,扎青搭布。为了让他们抬得稳,每人另赏一条新毛巾。吹鼓手是两班,前边是样鼓大乐吹鼓手,后边是随着鹤龄的吹鼓手,都穿新号衣、戴荷叶帽。晚清时戴红缨帽或凉帽。这一伙吹吹打打、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引导着花轿向女家行进。男方要请两位青年随着轿去迎亲,大致都是新郎的表兄弟。另有两名茶房,挟着红毡条,预备让新娘走在上面。迎亲的两位亲友到达女家时,被让到客厅休息,有人陪着。如女方对迎娶的事情有什么不满意“挑眼”的地方,可向这两位迎亲的提出来。俗语说不做亲是朋友,做了亲成了冤家。但这是很少有的现象。
在迎娶的这天早晨,女方家里早就预先请好三位上年纪的老太太,她们必须是有丈夫、有儿、有女的“全人”,连新妇配成四人(习惯讲究必须是双数),共同料理新妇装扮,名曰“上头”。新妇在各料理人帮着梳洗后,戴上簪环首饰和“冠子”,再戴上凤冠,身穿霞帔和响铃裙,脚穿布底红鞋,最特殊的是,在红鞋的外面还要罩上一双绿袜子。这几位“全人”把新妇料理打扮好了以后,还要让她坐在大圈椅上,这个圈椅不能着地,必须放在炕上。另外,要准备好两条大红毡条,等候花轿来娶时,让新妇踩着红毡走,不能踩地,红毡少,可以来回倒着用。到了这个时候,新妇全身上下都装扮齐了,只等着上轿。料理“上头”的“全人”,把新妇的母亲请进屋来看看。这个场面本来是喜事好事,但母女一见面,感到顷刻之间就要娶走,母女就要分离,相形之下,情不自禁,没有不哭的,一直到花轿走了以后,离开女儿的母亲还是在哭着。新妇上轿以前,女方家长必须给新妇带上“压腰钱”,表示腰里有钱,永久不空的意思。有的亲友们也赠给姑娘压腰钱,这是女方亲友买主家的好,表示更近乎一层。娶亲的花轿来到女家时,轿夫将花轿外部装饰拆卸下来,只把花轿里套着的小软轿所谓“轿心”用小杠子抬到新妇上轿的屋门口。当花轿从男家出发时,男家在轿内放上“五谷盘”,盘里有五色粮食,如红高粱、绿豆、白米、小米、红小豆和苹果、冰糖、福喜字点心、大红绒花等,还有一面铜镜子,用这些东西“压轿”,意思是说不能让花轿空着来,并表示是五谷丰登的好年月。这时由抬轿的头目人把放在轿心内的“五谷盘”拿出来,交给女方料理“上头”的“全人”。料理“上头”的人在接过五谷盘,还要用那面铜镜子往轿心里照一遍,意思是“驱赶邪气”。担任交送五谷盘这个差事的抬轿头目人,单提另找主家要“喜钱”。按天津远年风俗,在迎娶新媳妇时,要由亲友中请一童男,穿上新装,坐在花轿内,名叫“压轿”。花轿到达女家时,女家要把压轿的童男接出来,好好招待一番,还要给他“喜钱”,然后让他随着接亲和送亲的人回去。由于花轿里既闷又黑,能胜任压轿的童男不好找。进入民国后,此风乃渐改变,改用“五谷盘子”代替童男。为什么要用五谷盘代替呢?因为人要吃五谷杂粮的,即用一盘五谷代替人的形象,且含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意味。
在花轿来到女家,新妇并不是马上上轿,吹鼓手还要吹吹打打一阵子,就在这等候新妇上轿时,花轿要重新安装好摆在女家院内,跟昨天摆在男家一样,也叫“亮轿”。这个轿不能白亮,女家要对全体轿夫和打执事的人们,当场赏给“喜钱”。这时抱公鸡凉席的小孩要站在新妇所在的屋子的窗户外面,听候打鸡。当新妇重新整理 好穿戴,头上戴好“冠子”和凤冠时,要告诉窗外抱公鸡凉席的打鸡,打鸡鸡必叫,这叫“金鸡报喜”。每个打执事的,全是一份工钱和 喜钱,独独这个抱公鸡凉席的小孩照例要拿双份钱。因此,天津又有一句俗语:“抱公鸡挟凉席——双份。”在旧社会里,妇女很重视这个“冠子”,它是戴在妇女头上的一种装饰品,大闺女没有戴“冠子”的,只有在这次临上花轿“上头”时,才开始戴“冠子”,这意味着她从此不再是大闺女而是结了婚的妇女了。又如:在旧社会,有正夫人(嫡)和如夫人(庶)之分,正夫人能戴“冠子”,如夫人就不能戴“冠子”。在正夫人先死、如夫人“扶正”时,她才能戴“冠子”。俗说如夫人扶正叫“上头”,就是由此说起。
新妇上轿时,由料理的“全人把一面铜镜子给新妇揣在怀里,表示“心明眼亮”。新妇嘴里还要含块冰糖,一路之上不许糖化了,路途较远的要含一块大块的冰糖。手里还要拿着苹果,以示“平安”。新妇上轿后,不许回头,含泪上轿而去。据说,不许回头是一怕她惦着家,二怕她被婆家“休”回来。
新妇上到轿心于里,得由女方两位男亲把轿心子由屋里抬到屋门以外,名叫“掐轿”。然后再交给抬轿的轿夫抬起来,到大街上装入花轿外层。就在这个时间,全班轿夫准备好,由“八尺”(轿夫的头目)一喊“高”,后边的“八尺”应一声“请”,众轿夫乃一齐上肩,紧跟着“打杵”,众轿夫又齐喊“稳杵道喜”。女方当场赏众轿夫一笔赏钱,意思是希望他们保证一路平稳。另有一种情况,讲究的女家还要陪送一班轿夫,临娶走时,由女家另行陪送一班轿夫抬走,既表示阔气,也显示对男家来的轿夫不放心,恐怕抬不稳,闺女受屈。 不过有这样排场的是不多见的。
男家来娶时,派有两位迎亲的。花轿走时,女方家长也要派新妇的兄长或弟弟二人随轿护送,这叫“送亲”。送亲的人到了男家,也是照例被让到客屋里落坐喝茶,备有专人陪着,并由陪客的引见男方家长,彼此谈谈话。在一路吹吹打打声中,花轿回到了男家,各种执事全进到院内,只剩下花轿在大门外。这时男方把大门关上了,得等一会儿再 开,这叫“憋一憋新妇的性子”。大门重开后,轿夫将轿心子抬到堂屋门口,轿夫退下来,换上二位男方的亲属,把轿掐到喜堂。这时一切人都要退出,只有二位女宾“全人”叫“料理坐帐的”。她们把轿帘掀起,把新妇搀出来,用金银锞子,以左手金、右手银把新妇手中的苹果换下来。新妇要走碎步小步,不要把绿袜子露出来,更不能叫新郎看见,还要迈过炭火盆,用为燎却“妖邪”。
合卺仪式 新妇站在喜堂的上首,新郎朝向喜堂行三叩首礼,礼毕,用秤杆把新妇戴的“盖头袱子”挑下来,把秤杆仍然插到弓箭板斗里,插好后如果秤星于朝外,就吉庆顺利。然后新婚夫妇并肩坐在两把椅子上,男女的衣襟互不压角。如果谁要压着谁,被压的就怕一辈子。先饮“合卺杯”,也叫“交杯盏”,随后转移到炕沿上吃“子孙饺子”。这所谓的“子孙饺子”,是女家用“催妆礼”的肉包好的饺子,但忌用韭菜。包好了煮到半熟,装在由赁货铺赁来的专用“饭罐”。在迎娶时,由一个小男孩专提着这个饭罐,随着花轿送到男家,这是准备在新婚夫妇入洞房成礼时吃的,俗称“子孙饺子”。等花轿到达男家时,照例预备“全人”接这个饭罐,不能把送来的饺子如数留下,必须给剩回一部分去。在新婚夫妇饮完“交杯盏”吃这“子孙饺子”时,还有很多迷信讲究。吃的时候,不能咬破了饺子馅。
没有吃下去的饺子,亲友们还要问“生不生?”新人必须说“生”以图吉利。至此,这一幕“合卺”仪式在逗笑声中宣告礼成。这时新郎嘴里嚼着饺子皮就跑出去了,新妇这时将脚上穿的那双神秘的绿袜子脱下来,由陪房妈妈拿走了,同时把怀里揣着的铜镜子掖在炕席底下,把两个“子孙灯笼”点着蜡摆在炕头上(在娶亲仪仗中,有一对子孙灯笼,在新妇娶到家后,全部执事都由花轿铺及时运走,独此一对子孙灯笼留在男家,待三日后才能取回),新妇在炕里盘腿坐好,再请童男童女进来看新媳妇,得要问好不是“犯克”的属相 才行。童男童女首先看了新媳妇之后,算是“解严”,就随便让人进去看了。稍待一会,一切安排好,男方家长要请女方送亲的亲属到新房看一看,新妇的哥或弟弟安慰安慰姑奶奶,并到男方家长面前嘱托一番,这才告辞回去,回复女方父母放心。
洞房“开禁”以后,三天之内不分大小,随便闹洞房,谓之“闹喜”,也有恶作剧的,这要有一个精明强干、能说会道的好“陪房妈妈”来抵挡一气。这个“陪房妈妈”是女方陪姑奶奶来的。这人得八面玲珑,既要维护新姑奶奶,又要不得罪亲友,既要知道一切礼法,以指引新姑奶奶的一切行动,还要有高度的记忆力。因为她和新妇全是新到男方,上下一个人都不认识,要由她把男方上自家长下至各房的长辈、平辈的男女,都得认清记准,才好说话,要叫新姑奶奶对各方面都得应付圆满才行,所以这个人是有才干的,她能赚大钱。有钱的财主家有长期陪下去的。如果这个妈妈是专应这一行的,她还得另去应付别家,长期她还不干。
在迎娶这一天中午,直系亲属和新婚夫妇吃团圆面,晚上吃随身饭。“随身饭”是女方的祖母、母亲、姑母、姨母等给送去的成桌上席,多至连送三天。吃饭以前,陪房妈妈要领着新姑奶奶按次序让着磕头,让过以后才能入席,还要敬酒敬菜。饭后要到婆婆屋里请安让茶。晚上铺炕,又是一次逗趣闹喜的场面。要请两位舌尖嘴巧、能数侃口辙的“全人”女宾来铺。铺炕时要说些吉庆话,如在铺褥子时说“里铺外铺,养活孩子会招呼姑”,铺被时说“里叠外叠,养活孩子会招呼奶奶爷”。同时还在炕上撤满了桂圆、魁圆、高粱、花生和栗子、枣,边撒边说“一把栗子一把枣,生了孩子满地跑”。有的人把一盒火柴扔在窗台说“窗台放个洋火匣,两人别疵牙”,如此等等打哈哈逗哏的吉庆话,数了一大套,引得亲友们阵阵欢笑,然后才相继散去。铺炕以后,闹房的走净了,陪房妈妈侍候新姑奶奶卸装漱洗,并将油灯点好,灯盏内满盛油和蜜,叫“蜜里调油”,相处关系如蜜里调油,这个灯一宵不能灭。俟新妇收拾完毕,陪房妈妈才请新姑老爷入洞房。
听窗户根 新夫妇入了洞房之后,表面上闹房的气氛虽是平静下来,但是还有的青年男女隐蔽在院里,悄悄地搞听窗户根逗乐活动,听新房里说话没说话。习惯是头一宵新婚夫妇不许说话,但是听窗户根的如果听见洞房里有说话的声音,算是吉利,如果听了半夜一点也听不出来里边说话,那就不顺利。有的甚至大开玩笑,
把窗户纸舔破了(旧式窗户多是用粉连纸糊的),往里边窥视。这些人大致都是表哥表嫂之类的亲属。

刘轶楠(2014-11-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