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家乡区县: 山东省夏津县

   夏津县历史上传统文艺活动主要有高跷、架鼓、狮子舞、龙灯、旱船、小戏曲(又称“小调子”)等。其中以高跷、架鼓为最普遍。武术项目有太极、八卦、少林、伍子等派别。其中以杜缄三的太极拳最具本地特色,其所创的“太极十三式”、“五星锤”等武术套路,现已重新整理传世。原体委副主任杜建忠的太极拳曾在省市比赛中获奖,其拳法已整理成书,出版发行。
  1、架鼓 敲架鼓为夏津民间娱乐活动形式之一,它以磅礴的气势,欢快多变的节奏、舒展、粗犷的舞姿,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历年不衰。架鼓在县内流传约有600余年历史。起初,每逢久旱不雨或遭受自然灾害时,人们便击鼓求神,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娱乐活动,并配上锣钹等打击乐器,形成现在的打击乐组。其乐谱是依据八卦编制的,故称“八卦编”。架鼓活动多在春节、中秋节和元宵节期间举行,一村和数村自由结合,少则十几面,多则近百面。单队表演虽也有兴致,而两队或数队“对鼓”则更为壮观。
  2、高跷 近百年来,夏津县高跷活动较为普遍,建国初期为兴盛时期。高跷尺寸(高度)不等,普通者一米左右,舞者均为青年男子,表演形式有集体对舞的大场和两三人表演的小场。舞者扮成各种戏剧人物持道具而舞。本县城南乔官屯的高跷高达两米多,人称“高高跷”,有“坐在屋檐上绑高跷”之说。演员技艺高超者,可作“劈叉”、“打别腿”、“单跷跳”等高难度动作。
  3、夏津小调 又名琴曲,源于夏津与临清交界的师堤村(现属白马湖镇)一带,约有百余年的历史。为师堤村老艺人孙老平创制,后在流传中得以发展完善。小调曲种达60个,流传较广的有《平调》、《凤阳歌》、《大金丝》、《小金丝》等。演出多为爱好者自发组织,较活跃的有朱官屯、赵沟、祁庄、珠泉屯、乔官屯、崔楼等村庄。

 

博客:http://i.blog.sina.com.cn/blogprofile/index.php?atten=1

微博:http://weibo.com/3824130909/profile?topnav=1&wvr=6

能力秀:http://wm23.cn/huihui1025

吕慧慧(2014-11-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