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个夏天,连续发生的多起女大学生被害事件,如重庆女大学生返家途中误上黑车被害、济南女大学生上黑车被囚禁性侵、杭州女大学生路途中遇害……,让学生这一群体再次成为关注焦点,公众舆论也经历了由小范围讨论到高潮发酵的过程。
为仕么失联事件会由个例演化成为现象,所谓的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恰恰由媒体不负责任的报导起到了教唆的作用,让那些有欲求不满的败类学到了满足欲望的方法……对于频繁发生的女大学生失联事件,媒体舆论的关注应当保持适度,否则,因为过度解读、过分渲染,反而会助长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并且加剧社会的恐慌。
最初的“重庆女孩事件”一经发布就有多方媒体转载,随后该女孩确认遇害的消息使“女大学生失联遇害”达到热议高潮。然而,这样大范围、高密度的报道会产生不良效果。人们陷入恐慌状态,一旦联系不到身边的女性时,第一反应就成了“失联被害”。网上寻人一再出现,大范围扩散。人们会越来越严重地陷入感知的危险范围,进一步对社会安定造成威胁。
女大学生失联折射出的是:学生们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作为一名女大学,我们应该时常有一颗警惕的心,要学会一些保护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要轻信陌生人。在失联事件中的受害者都是无辜的,最该反思的当然是社会。在女大学生失联事件中,有的是因为网络的不正确引导才导致被害者上当受骗,所以很有必要加强对虚拟社会的管控,最大限度挤压刑事犯罪的空间。只要社会多弘扬传递一些正能量,家庭、学校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孩子们多一点自我防范意识和知识,不法之徒就会少更多下手的机会,正义最终必定会战胜邪恶。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