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自梳女其实分四种……”正月十五,笔者在龙江一座河边的古屋中采访了一直收集本地古老乡土文化的简普权先生。简老先生虽然年近八旬,但声音洪亮,记忆清晰,说起当年事,如数家珍。
笔者在小房子坐下。房很静,也很整洁,听着不远处缓缓的流水声和偶尔的爆竹声以及喧闹的锣鼓声,人也仿佛回到遥远的历史。简老先生为笔者端上一杯清茶,然后顿一顿,笔者知道,精彩的历史述说就要开始。
在我们心目中,一百多年前的顺德女性大多都是三步不出闺门,其实,如果我们仔细解读大量留存在乡间和古代诗歌里面的记载,就会发现她们却已开始尝试着融进社会,并逐渐担当起各种引人注目的社会角色。
尤其是自梳女,作为众多女子中最为独特的人群,一百多年前,成双结对的她们的招摇过市,公然对抗婚姻,这些在外人看来大逆不道的行径却意外地得到当地社会的认同与宽容,从而在一方奇妙的空间中演绎着令外人惊异不断的另类人生,也为昔日本地古老风俗写下一行行独特的注脚。
简普权先生介绍说,当年的正月十五、三月初三等传统民间节日中,在三五成群的女孩子中,细心的人总能发现不时闪动着自梳女的身影,因为她们装束特别,就是长辫、黑衫、木屐。
我们从许多本地古代诗歌中,也可知道这些自梳女专拜她们崇拜的偶像神庙:三娘庙。如“游春正月好韶光,二八相携姊妹行,心事许多难竞诉,不拜观音拜三娘”。三娘庙何在?那天,笔者专程请问简普权先生,他思索了很久,说:“没听说过,倒是有不少娘娘庙,会不会是同一个庙?”他提醒说:“不过有座百姓公婆庙在世埠,专用于供奉那些自梳女和鳏夫。”这个笔者知道,因为这个公婆庙曾引起国外民俗专家的极大兴趣,并撰写论文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采访后,笔者又特意来到百姓公婆庙。正月的喜庆气氛也多少感染着这座平时难得热闹的公婆庙,昏暗的庙里井然安放着众多孤寡男子和自梳女的神位,香烟袅袅中寄托着后人对他们操劳一生无私奉献的尊崇与牵挂。据看守古庙的人介绍,春节期间这里香火相对旺盛,因为不少人都从外地回家过年,他们总拿着大把的香烛和果品来供奉曾经帮助过自己家族和自己的姑婆们,但只是平时就比较冷清,即使它就在村头,但只有这些自梳女的纪念日子才有人前来上香。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