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沙坪镇北去四公里,是沙坪河与古劳河交汇处,称为"三夹"。三夹附近河面较为宽阔,常年风平浪静,是天然理想的龙舟竞赛河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三、初四两天,三夹的三面堤岸上数以十万计人们聚集,场面浩瀚。
鹤山市龙舟竞渡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10年来每逢组队参赛均获得佳绩,1984年1986年,鹤山龙舟队,参加广东省先后在顺德、三水举办的两届"丰收杯"龙舟赛中均获大赛季军。1988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福建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美、英、日、澳等国以及香港、澳门地区,还有上海、福建、广东省等12队参加,鹤山龙舟队代表广东出赛,以"浅水快桡法"一举夺得季军,为广东省争得了荣誉。1994年参加香港国际龙舟赛第5名、1998年参加江门市"五邑杯"获第1名为突出。
鹤山市的龙舟习俗,有"初一起,初二忌,初三初四划出屎,初五初六船过基"的俗谚,就是说,龙舟竞赛一般在初三初四两天进行,至于初二则禁划龙船,连锣鼓也不许响起。龙舟有其特色,龙身以丈论长短,老式龙船一般长约十丈,栽桡手60人上下。农历四月底,藏在"龙船步"水下的龙舟被捞了上水,村民把龙舟洗过抹油,又饰上龙头龙尾,然后开始"练桡"。为比赛有好成绩,运动员一般集中住宿。村里妇女也动员起来,为本村运动员当好后勤。比赛开始,鞭炮声响,锣鼓震天,万众欢腾,主持人手执一尾生猛鲤鱼,所有参赛龙舟依次过搭于水面上的"龙门",进入赛场。主持人把鲤鱼抛如江中,取"鲤鱼跳龙门"之意。
同时鹤山市最负盛名的舞龙要数桃源镇竹朗的金龙。竹朗的舞龙习俗相传已有200多年。竹朗的金龙以龙头到龙尾都用金黄色饰物,故称"金龙"。金龙全长 102米,龙头龙尾各重五六十斤。每次出动要动员70多人,表演时舞龙与舞狮同台演出,还配上龙珠、鳌鱼、鲤鱼等行当,表演"翻龙肚"、"金龙追狮"、"狮子洗龙须"、"鱼鳌游龙门"、"鲤鱼跳龙门"等套路,场面壮观,气势魁宏,充分体现我市民间文化艺术之精华。每年中秋节或喜庆,舞龙是竹朗人最喜爱的活动,青壮年男子几乎全部出动,老人、妇女结队观看,附近顺德、南海、高明的客人及亲友都来捧场。其时,锣鼓鞭炮喝彩鼓掌响成一片,呈现出热烈、欢乐、祥和的气氛。雅瑶镇陈山村每年农历8月底都要举行一连三晚别开生面的舞龙活动,他们的龙不点灯烛,而是在龙身上插满点燃的香火,在夜间看去宛如一条繁星万点的银河,叫做香火龙,远看尤为壮观。陈山分有几个里,各个里都有门楼,龙经门楼侧身而过,村里人在门楼等候,给龙灌酒,灌龙酒时,大家都一饮而尽。鹤山民间舞龙活动相当普遍,历代相传,形成习俗,可说是源远流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