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山,位于福清宏路镇西2.5公里处。此山因“石能留影常来鹤,竹欲摩空尽作龙”而得名。山上有胜景石竹寺、狮子岩等128处。明朝徐霞客游记中说:“岩石最胜,亦为九仙祈梦所”,现为福建省十大风景区之一。
1 基本资料
地址:福建省福清市宏路镇真丰殿
级别:4A级
最佳旅游时间:1月份
文化:道教文化
开放时间:8.00—16.00
特色: 山岳 名山大川 宗教 登山 探险
2 名山概况
石竹山风光以石竹寺为中心,从东张水库管理局东侧走石磴上山,全程1400级台阶,8座凉亭,步行约半个多小时可至石竹寺。该寺建于状元峰下半山腰的悬岩峭壁上,一面依山、三面悬空,远望如空中楼阁,天宫仙苑。寺后群峰嵯峨,四周绿竹耸立,红墙碧瓦,典雅清幽。寺始建于唐大中元年(847年),初名“灵宝观”。宋乾道九年(1173年)丞相史浩重修时,因周围多奇石幽竹,遂改名“石竹寺”。现寺院内建有九仙阁、玉皇阁(天君殿)、土地厅、观音大士殿、紫云楼、玉皇行宫、大悲殿等。石竹寺有两大特色,一是以道教为主,道释儒三教长期共存、和睦相处;二是民间梦文化活动历久不衰。如九仙阁内供奉“何氏九仙”,是祈梦场所。寺外崖石上留有“石竹仙山,白日作梦”摩崖题刻。寺之西侧有蟠桃洞、仙桥、石门、出米石等胜景。
从石竹寺西出至“炼丹灶”,经仙泉、“朝斗石”“伏虎石”直抵主峰状元峰。峰巅海拔534米。在此观景:四周峰峦奔突、云山雾沼,晴日里鲤鱼湖碧波万顷,溪流蛇行蜿蜒山间;远眺东海则浩缈接天,岛屿若隐若现,游人疑入海上瀛洲。
状元峰顶有一块巨石,称沧海石,石上布满海中贝壳类动物化石。沧海石作为沧海桑田的历史见证,引发游人无穷遐想。
从主峰折返,中经石竹寺,距寺数十步有紫云洞。洞内宽敞清幽,塑林晃真人塑像。传说林晃为五代后梁人,在此炼丹济众,求医者络绎不绝。洞口有“应接不暇”摩崖题刻为证。与紫云洞隔湖相对的正南方鲤尾山上,有紫云塔。塔建于明代,仿楼阁式,花岗石结构,8角7层、高24米;塔内有石梯可攀登至塔顶。
3 相关资料
观音岩在半山亭西侧,有巨石如檐,横空而出,离地高10米,似巨瓦一片,故民间称“一片瓦”。崖壁苔痕斑驳,缝隙泄泉,树根盘错其上,岩上“石竹”镌刻,字迹苍然。观音岩附近还有仙人坪、仙床、鹤影石、鸳鸯石、化龙窝等奇石。
从石竹寺下永瑞亭仰登狭径,过蟠桃洞,曲径通幽至小蓬莱即到“一线天”。巨岩如神剑中劈,两壁峭立,中间隙道有石磴。隙道总长10多米,仰望一线蓝天。隙道出口处上方有一巨石悬空,望之欲坠,道中一树挡路。“险崖阻行,巨木挡道”,至艰至险。
从一线天沿石磴登攀而上百米远处,陡然断崖临空,峭壁欲倾。古榕气根咬定青崖。仰望崖顶,三处石崖伸展似檐似剑,故名三重檐。此地险绝,可望而不可及也。石竹寺西侧有“通天洞”,洞高2.8米,深7.2米。洞顶有孔望天,故名。
石竹山下有鲤鱼湖。湖面15平方公里,湖内有一小岛形如鲤鱼。岛上常年栖有数千白鹭,傍晚,白鹭归巢,热闹非凡,平添佳趣。乘游艇环湖观赏湖光山色。湖面碧波荡漾,偶见湖鱼跃出水面,此情此景真可谓优哉游哉,如入人间仙境。 石竹山风光以石竹寺为中心,从东张水库管理局东侧走石磴上山,全程1400级台阶,8座凉亭,步行约半个多小时可至石竹寺。该寺建于状元峰下半山腰的悬岩峭壁上,一面依山、三面悬空,远望如空中楼阁,天宫仙苑。寺后群峰嵯峨,四周绿竹耸立,红墙碧瓦,典雅清幽。寺始建于唐大中元年(847年),初名“灵宝观”。宋乾道九年(1173年)丞相史浩重修时,因周围多奇石幽竹,遂改名“石竹寺”。现寺院内建有九仙阁、玉皇阁(天君殿)、土地厅、观音大士殿、紫云楼、玉皇行宫、大悲殿等。石竹寺有两大特色,一是以道教为主,道释儒三教长期共存、和睦相处;二是民间梦文化活动历久不衰。如九仙阁内供奉“何氏九仙”,是祈梦场所。寺外崖石上留有“石竹仙山,白日作梦”摩崖题刻。寺之西侧有蟠桃洞、仙桥、石门、出米石等胜景。
4 历史传说
石竹山的石竹寺又名九仙阁,相传在汉武帝刘乇时,在福州市于山修炼的何氏九兄弟在此得道成仙,后人建筑九仙阁,以资纪念。九仙阁始建于唐大中三年(849年),宋、明重修,1979年又重修。
寺内有大雄宝殿、文昌阁、观音亭、石佛宫等建筑,规模宏大。寺处景色秀丽,石竹山上有龟蛇石、小蓬莱、三重檐、青龙洞、通天洞、一线天、仙桥、紫云塔等30多处天然美景。寺西有一座龙女岩,传说为东海龙王的公主化身,近邻还有九鲤仙醉卧岩,一条长约丈许、宽约尺余的石条横架其间,造化之功,维妙维肖,此即“天桥”胜景。寺东可俯视东张水库,山水辉映,景物壮观。宋代朱熹、明代徐霞客、清代陈宝琛均到过石竹山,且留下题匾。
5 宗教文化
石竹寺有两大特色,一是以道教为主,道释儒三教长期共存、和睦相处;二是民间梦文化活动历久不衰。如九仙阁内供奉“何氏九仙”,是祈梦场所。寺外崖石上留有“石竹仙山,白日作梦”摩崖题刻。寺之西侧有蟠桃洞、仙桥、石门、出米石等胜景。 “九仙祈梦”、“祁梦之所”,是石竹山宗教文化一大特色。山南麓半山腰悬崖峭壁上构筑着橙瓦红墙、精美绝伦的一组古建筑群,即为石竹山道院。道院内供奉着汉代何氏九仙君,千余年来祈梦文化活动在这里经久不衰是石竹山宗教文化一大特色。山南麓半山腰悬崖峭壁上构筑着橙瓦红墙结构精致的古建筑群,宛如空中楼阁,蔚为奇观,古殿阁前蹬道蜿蜒,东侧方缆车徐动,人来客往,香烟枭枭,这就是闻名遐迩——石竹山道院,祁梦之所“九仙楼”稳挂正中。
石竹山道院始建于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初名灵宝观,后改为石竹寺,兼容释儒文化,由仙君楼、观音殿、文昌阁等组成,道院内供奉着主神为主。2008年10月7日重阳节,由祈梦文化、接春文化、九仙信仰组成的石竹山梦文化历史传承最为悠久、内涵积淀最为深厚、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结合“中华梦乡”石竹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与整理,举办的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以梦文化为内容的学术研讨会,填补了中国梦文化研究的空白。
6 游览看点
石竹山,位于福清宏路镇西25公里处。此山因“石能留影常来鹤,竹欲摩空尽作龙”而得名。山上有胜景石竹寺、狮子岩等128处。明朝徐霞客游记中说:“岩石最胜,亦为九仙祈梦所”,现为福建省十大风景区之一。
石竹山座落在福清市西郊十公里处,以石奇竹秀而得名,素有雅胜鼓山之誉,为福建省道教名山。山间有紫云洞、桃源洞、通天洞、日月洞、摘星台、化龙窝、鹤影石、鸳鸯石、棋盘少、龟蛇石、蟠桃石、洞天等奇岩怪石、天然石景。
石竹山风光以石竹寺为中心,从东张水库管理局东侧走石磴上山,全程1400级台阶,8座凉亭,步行约半个多小时可至石竹寺。该寺建于状元峰下半山腰的悬岩峭壁上,一面依山、三面悬空,远望如空中楼阁,天宫仙苑。寺后群峰嵯峨,四周绿竹耸立,红墙碧瓦,典雅清幽。寺始建于唐大中元年(847年),初名“灵宝观”。宋乾道九年(1173年)丞相史浩重修时,因周围多奇石幽竹,遂改名“石竹寺”。现寺院内建有九仙阁、玉皇阁(天君殿)、土地厅、观音大士殿、紫云楼、玉皇行宫、大悲殿等。
7 相关信息
去石竹山,可在福州市乘长途汽车至宏路镇,行车约2小时。
周边景区
武夷山大红袍世界双遗产
度假住宿
五四温馨情侣房 福州驿家酒店公寓大单间围裙楼客栈温馨情侣套 厦门海锦酒店公寓 家庭标准间 鼓浪屿缘中园休闲度假别墅厦门堂巢青年旅舍 面海情侣套房 厦门大学海景公寓 中山路店厦门旅友之家短租服务公寓 高级园景双床房武夷山悦华酒店
8 金谷镇石竹山
石竹山,位于金谷镇金东村溪东角落,与金山村石佛宫隔溪相望。此山不仅悬崖峭壁,而且石竹翠绿,密立其间,故名“石竹山”,又称“石竹岩”,是清代正宗“白毛猴”药茶发源地。清代,金谷(今金山村)“长福厝”谢驾、谢冰两兄弟最早在石竹山开垦茶园。因见茶树叶背表面有一层白色茸毛,故取名为“白毛猴”。石竹山海拔高达700多米,其土质俱为碎石和砂壤,茶根汲取富硒土壤及多元素物质,所种出来的茶叶具有特殊的石山韵味,加上严格的制作工艺,“白毛猴”茶品质别具一格,成为一种既保健又能治病的药茶。清光绪年间,金谷正宗“白毛猴”药茶远销台湾、日本、东南亚,风靡欧美等国家,成为安溪乌龙茶中一颗璀璨明珠。
“白毛猴”茶作为安溪乌龙茶类的一个特殊品种,多年来被人们所忽视。在寻找其历史的过程中,金谷镇政府领导下决心重整“白毛猴”这一品种的原生态“家”,继续为安台茶叶贸易发挥纽带作用。
9 石竹山道院
10 石竹山道院简介
石 竹 山 坐 落 在 福 建 省 福 清 市 西 十 公 里 处 , 属 闽 中 戴 云 山 余 脉 西 山 山 脉 南 段 , 主 峰 状 元 峰 , 海 拔 5 3 4 米 。 此 山 「 石 能 留 影 常 来 鹤 , 竹 欲 摩 空 尽 作 龙 」 , 以 石 奇 竹 秀 而 得 名 , 为 福 建 省 道 教 名 山 。
11 石竹山道院历史
相 传 魏 晋 时 期 山 中 就 建 有 「 灵 宝 观 」 , 道 教 灵 宝 派 即 已 开 始 在 这 里 流 传 。 唐 大 中 元 年 ( 公 元 8 4 7 年 ) , 灵 宝 观 的 建 筑 已 颇 具 规 模 。 后 曾 改 为 石 竹 林 , 兼 融 佛 道 文 化 。 今 已 恢 复 为 道 教 活 动 场 所 , 定 名 石 竹 山 道 院 。
石 竹 山 道 院 构 筑 在 山 南 麓 半 山 腰 的 悬 崖 峭 壁 上 , 宛 如 空 中 楼 阁 , 蔚 为 奇 观 。 道 院 由 仙 君 楼 、 观 音 殿 、 文 昌 阁 等 组 成 。 道 院 内 供 奉 的 主 神 为 汉 代 何 氏 九 仙 。 据 载 , 汉 武 帝 时 有 一 个 姓 何 的 人 , 因 功 被 荐 任 为 福 州 太 守 。 何 氏 有 九 子 , 随 父 赴 闽 , 不 羡 荣 华 , 志 慕 清 虚 , 先 在 福 州 于 山 修 道 , 继 隐 福 清 石 竹 山 炼 丹 , 再 入 仙 游 九 鲤 湖 驾 龙 而 飞 升 。 传 说 何 氏 九 仙 得 道 后 , 经 常 显 化 于 石 竹 山 中 和 九 鲤 湖 畔 , 所 以 福 建 省 境 内 有 「 春 祈 石 竹 梦 , 冬 求 九 鲤 签 」 的 民 俗 。
石 竹 山 石 奇 洞 幽 , 山 间 有 紫 云 洞 、 桃 源 洞 、 通 天 洞 、 日 月 洞 、 摘 星 台 、 化 龙 窝 等 天 然 洞 穴 , 有 鹤 影 石 、 蓬 壶 石 、 鸳 鸯 石 、 棋 盘 石 、 龟 蛇 石 、 蟠 桃 石 等 天 然 石 景 , 妙 趣 横 生 。
历 代 有 不 少 学 者 名 士 悠 游 于 石 竹 山 。 山 上 至 今 保 存 着 众 多 摩 崖 石 刻 , 宋 代 朱 熹 、 明 代 叶 向 高 、 王 世 懋 、 谢 肇 浙 、 清 末 陈 宝 琛 等 人 均 曾 留 下 珍 贵 的 题 刻 、 诗 作 等 。 明 朝 大 旅 行 家 、 地 理 学 家 徐 霞 客 于 泰 昌 元 年 ( 1 6 2 0 年 ) 六 月 中 旬 慕 名 游 览 石 竹 山 , 称 石 竹 山 「 岩 石 最 胜 」 。
乘 款 款 缆 车 , 登 石 竹 仙 山 , 进 仙 宫 群 阁 , 祈 九 仙 之 梦 , 看 奇 石 幽 洞 , 阅 圣 贤 遗 迹 , 可 谓 其 乐 无 穷 。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