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阜阳时,见满街的插花牛肉汤,很是疑惑。牛肉汤为什么有这样浪漫的名字-----插花。一问方知,插花是阜阳的一个镇。
说道插花,还有一个传说,刘秀当年落难,被一个头插鲜花的姑娘所救。后来村里有人八卦,说她一个未婚女子和陌生男人如何如何,姑娘哪受得了这个,便投井自尽了,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后来刘秀发迹,派人来寻访姑娘,得知姑娘已死,心中欠疚,乃下诏在此地建了座庙宇。庙里塑一位头插金花的村姑,人称插花娘娘庙,“插花”这个地名便传承下来。这个传说并不可信,因为在中原地区有太多的地名,都能刘秀和扯上关系,就像我的老家社(赊)旗,是说刘秀起兵,过于匆忙,没有军旗,忽见一酒肆,扯着一面酒旗,上书一个刘字,便赊下了这面旗。这个传说你信吗?反正我不信。再者男女授受不亲是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以后的事情了,汉朝的男女关系还是很淳朴自然的。不信归不信,幸运的是插花有了一个很好听的地名。
回到插花牛肉汤,插花牛肉汤已有近200年的历史。还是道光年间的事。创始人姓高,原是屠户,以宰牛卖肉为生。当时没有冰箱,剩下的牛肉不好存,于是高氏父子想方设法制成了现今的牛肉汤。牛肉出锅后,汤汁浓郁,香飘百家。汤汁凉后呈膏状,牛肉却依然保持鲜嫩。此汤慢慢的形成了一种特色,深受人们的青睐。
这次去的是张氏和白家两家牛肉汤馆。一进门,扑鼻的肉香,便扑面而来。让人顿生豪气,不由不想切三斤好肉,筛上几大碗好酒。要上一大碗牛肉汤,外加几块钱饼,几个咸鸭蛋。也是赛神仙的日子。牛肉切成薄薄的片,铺上大半碗,上面浇上滚烫的牛肉汤,撒上一把香菜。再加上一勺辣子,红是红,绿是绿,煞是好看。正经的应该是用荆芥的叶子,而不是香菜。可惜已经过季了。夏天,经常会听食客高喊:多加点荆叶,不禁让人哑然失笑。不过阜阳人早已习惯了,不像我们这般龌龊。吃完了,抹抹嘴,打着饱嗝,边剔牙边和老板闲唠上两句,来的都是熟客。在阜阳别的不好说,绝不会亏待了这张嘴。都是牛肉汤,各家有各家的高招。张氏的肉是硝过的,红嫩红嫩的,饼是软饼,咸鸭蛋出奇的好吃。白家的肉,肉色暗淡,但原汁原味。饼是现烤的,黄灿灿的,外焦里嫩。白家的蒸菜很好吃,这也算是阜阳的传统做法。
纯肉汤只是一种吃法,还可以加肚丝,和粉丝,看你的喜欢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