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叫老人”习俗

家乡区县: 毕节市七星关区

“叫老人”也是请老人回来吃饭意思,这种活动一般用中祭祀和过年中,一年中有清明节、七月半、除夕、春节、正月初二、初三、十三、十四、元宵、还有家中有人去世的正办那天,这些时候就有“叫老人”这项活动,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我今天要跟伙伴儿们分享我家乡“叫老人”的习俗。

一、地点在堂屋

我们家乡每户人家都有堂屋,堂屋就是墙面上写着“天地君亲师位”或“神”写的那间屋子,就是我们所说的堂屋,当然,堂屋不是客厅,堂屋就是专门用来镇住房子的,当然说得有点悬疑了哈,但这是事实,在乡下,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而这也是老祖先们传下来的。所以所有的祭祀活动都得在间屋子里完成。

二、桌椅的摆放

桌子是四角桌,放在堂屋的正中间,三条板凳(可坐六人),如果是凳子的话就放六条,表示六位老人回来吃饭,以门口为标准,中上方的那条板凳是辈份最高的,其次是右边,最后是左边的辈份最低,板凳不能离桌子太近,一般为刚好可以坐人的距离就可。

三、碗筷、酒杯

六幅碗筷、六个酒杯,且碗里放三分之一的饭,筷子放在碗的右上方,就是放在碗上,酒杯里放三分之一的酒,三边一边放两幅碗筷、两个酒杯,就像生活中的人手一套餐具一样。

四、上菜

当然就是把所有菜都上上来,一般为6菜一汤、8菜一汤、10菜一汤。。。这样推下去,一般都是吉利的数字,有的菜和汤不能上,如:豆腐、小瓜汤(炒的也不行)、酸菜汤、豆米、豇豆等不能上上去,这些菜表示对老人不尊敬,至于为什么,我也不清楚,如果有哪位亲知道请与我联系(http://abc.wm23.com/Lhy95)给我留言,谢谢啦,我们共同研讨老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习俗有哪些特殊意义。

五、祭祀用品

纸钱、香、酒、火炮、灯火(有打火机也可,不过一般为焟烛),点完灯火后,撕开纸钱,点燃香,放火炮、烧纸钱,在桌子前、大门口、土地牌、房前都要烧纸钱,做完这些后,滴酒,凡是烧纸钱的每个地方都要滴一滴酒,当然不是只滴一滴了,只是在那里倒一点酒。

六、收水饭

拿一个碗出来,把每样菜都夹一点,每碗饭也要夹一点,把六杯酒全倒在碗里,最后就算收完水饭了,一般先放在神台上,晚饭过后,才拿出去倒掉。剩下的饭放在同一个碗里,菜可以热一下就吃了,“叫老人”的饭一般由年纪大的人吃,因为老人们说过吃“叫老人”的饭会没记性,也不是健忘,所以一般都是年经大的老人吃,我们小孩子是不能吃的。

最后,说说水饭的去处吧,一般就拿出倒掉,只有在元宵节的那天有特殊的用途,就是拿去喂树,至于喂树是怎么回事,请听下回分解,敬请关注。。。。。

满天星(2014-04-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