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陈垣

家乡区县: 蓬江区

陈垣,生于1880年(清光绪六年),字援庵,新会棠下石头人(现蓬江区)。已故著名学者严耕望把他和吕思勉、陈寅恪、钱穆并列为中国现代史学四大家。毛泽东更是对他的国学成就称赞有加,夸他为“国宝”。1971年6月21日,陈垣在北京病逝。

陈垣自幼好学,靠自学闯出一条治学之路。5岁时他从家乡新会到广州的学馆读书,18岁,他已经开始在广州办报,因躲避清0搜捕,他从广州回到家乡新会篁庄小学教书,常常往返于广州、新会之间。1905年,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影响下,他和几位青年志士在广州创办了《时事画报》,以文学、图画作武器进行反帝反清斗争。继之辛亥革命,他和康仲荦创办《震旦日报》,积极宣传反清。1912年被选为众议院议员。后因政局混乱,潜心于治学和任教,对我国历史文献的考据学作出巨大的贡献。

陈垣在宗教史、元史、考据学、校勘学等方面著作等身、成绩卓著,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推崇。他重视教育事业,在大学和科研机构任教四五十年间,对广大青年学者热心传授,影响深远,造就了众多的人才。他曾任国立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的教授、导师。1926—1952年、任辅仁大学校长;1952—1971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1949年以前,他还担任过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难得的是,陈垣一门三代都是历史学家。陈垣之子陈乐素是20世纪中国宋史研究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研究宋史60年,专著有《宋史艺文志考证》等。陈垣之嫡孙陈智超,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对宋代至明清历史都很有研究,主要著作有《解开宋会要之谜》等。

丹丹dan(2014-11-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