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绿色之路,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纳入重大国家战略,我市被定位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成为我市发展的应有之义,这就要求我市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要以尾矿综合利用为龙头,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推动全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市委书记郑雪碧在《河北日报》发表的重要署名文章《坚定“两个决裂” 引领“绿色发展”》中指出,发展尾矿综合利用产业,既是经济任务也是政治责任,既是民生工程也是生态建设,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需,绝不能把这个包袱留给后人。
铁矿业曾为承德经济做出过贡献,但长期资源利用粗放,环境污染严重,特别是20多亿吨尾矿砂,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时刻威胁着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瓶颈。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我市经济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对资源大量消耗的时期,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把发挥资源优势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发展模式,成为破解我市经济发展难题的绝好钥匙。
以尾矿综合利用为龙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改善我市生态环境、确保我市生态安全的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市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我市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我们更应清醒看到,我市的生态优势仍非常脆弱,资源环境也面临较大压力,是制约我市发展的最大障碍。作为后发城市,我们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有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把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形成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才能实现承德长期持续快速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承德“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重要作用。
以尾矿综合利用为龙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应秉持“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理念,强力推进尾矿综合利用。“垃圾堆里有黄金”,循环经济就是变“垃圾”为“黄金”的科学发展模式。作为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一种新经济形态,循环经济的实施范围是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回收的废弃物,强调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就我市而言,我们要利用循环经济这一科学的发展模式,以科技研发为核心,全面实施“2133工程”, 即:建设两个典型示范区、一个省级研发中心和三个高端无极阻燃板材园区;投资30亿元以上,通过新建及技术改造使尾矿综合开发利用示范企业达到30家,从而推进尾矿综合利用;鼓励发展可以充分利用矿石、尾矿、回收废旧金属等作原料的粉末冶金业,主攻高铁刹车片等铸件行业,在有效进行材料再生和综合利用的同时,使铁矿业附加值实现大幅提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为我市经济发展开创一条更环保、更科学地发展道路。
以尾矿综合利用为龙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应秉持“用物之长则无不用之物”理念,将循环经济模式拓展到更多领域。加快我市经济发展,离不开循环经济,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开辟优势资源深度利用的新领域,更离不开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不但有利于企业技术水平和资源利用率的提升,也可以延伸现有和未来的产业链条,拓展增值空间,促进相关高技术产业的成长和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我市要着眼于开辟优势资源深度利用的新领域,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装备和工艺,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大力推进林业三废物加工成木煤和洁净型煤,替代农村生活用煤;用农产品废弃料生产饲料;用林果产业废弃物——果壳、果木生产活性炭,再延伸加工各种净化产品、活性炭工艺品等,真正实现资源的“吃干榨净”。
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实现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变革,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放在突出位置,贯穿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努力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空间,助力承德实现绿色崛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