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新貌——那蒙坡

家乡区县: 邕宁区

       

乘坐汽车从邕宁区蒲庙镇出发,沿着平整的公路,不到半小时工夫便来到目前正在进行综合示范村建设的新江镇那蒙坡。一条宽敞的水泥硬化道路起伏有致直通村门,路边长满了低矮的各色花卉,幽香扑鼻,迎风招展。

      这个四面青山绿水环绕的小村坡位于新江镇西面,是新江镇新江社区的一个自然坡,总面积3879.6亩;全村162户共805人。

      独特的壮族文化,嘹罗山歌和还球歌圩习俗,传唱百年,远近闻名。在邕宁区各乡镇歌圩中,新江镇那蒙坡、那团村一带盛行的以“抛绣球”为原型、“嘹啰”山歌为主调的“还球歌圩”最具特色,被称为“千年古调”的壮族三声部民歌“嘹啰山歌”,早在2008年便列入了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到那蒙坡,不能不看沉香井。这一眼以中药名称命名、看上去十分普通的水井,数百年来,却给那蒙坡蒙上一道颇为神秘的面纱。

     它其实是一个四季长流永不干涸的泉水氹。传说当年黄、陆、孙三姓人家来到这里,见到这氹泉水汩汩外流,清澈可人,入口则甘醇爽朗,令人回味,于是认定它必能给子孙后代带来福祉,便决定在那蒙造坡落户。说起来也奇怪,黄、陆、孙三家人自从在那蒙坡安家后,个个身体壮实健康,极少生病,小孩子活泼聪明。而且家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羡煞了附近四邻八乡的人们。

     在村子里徜徉,不时会看到一两幢拔地而起的老房子,巍然而淡定地屹立前方。那凹凸的石阶、厚实的青砖、深沉的黑瓦、斑驳的泥墙,以及墙外不屈不挠茂密生长着的一堆堆杂草,仿佛在诉说着那蒙坡曾经的辉煌:这个百年老村有据可查的历史中,出现过清朝武缘知县黄作集,秀才孙继产,武举黄现堂、黄庭庚;民国灵山县参议员黄达仁、县府秘书长黄品章,新江乡两任乡长黄启祈祯和孙艺浦,国民党团长黄建安;以及解放初期中共新江乡党委书记孙文代等等。

      在那蒙坡的历史中,曾经留下深刻印记的,是上世纪60年代,先后有三批知识青年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号召,参加上山下乡运动来到这里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三批热血青年共37人,他们把那蒙坡当作自己的家,把满腔热血和火热的青春贡献给那蒙坡,在广阔天地里历经磨炼,不断成长,一部份人后来进入政界、商界、学术界、文艺界等等,成为社会精英。

      如今,当年村民专门为知青建造的两幢二层高的知青楼依然保留着,一些生活用具也保存完好,那蒙坡对其呵护有加,目前正对知青楼进行全面修缮,粉刷白墙,更换新的木门窗,修整屋檐,重新铺地盖瓦,力争还原时代风貌,拟打造成“知青纪念馆”,从而留住一段火红年代的难忘记忆。

      那蒙坡的历史遗存中,另一个历史事件是对越自卫还击驻军。1980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解放军某部约400人驻扎村里长达8个月,与那蒙坡群众共同生产生活,造就新时期军民鱼水情谊。

      古老的那蒙坡,每一段过往历史,都可以是一个动人故事,风雨百年,足以拥有相当厚度的积淀,进而能够继往开来续写老村换新颜的精彩华章。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和综合示范村建设的实施,更使那蒙坡旧貌变新颜——

     为遵从那蒙坡原有自然空间布局,在对村内七个水塘的水质进行改造的同时,严格按照“二湖、五片、五组团”的整体规划,利用水塘连成的水域空间,建造知青湖和那陆湖,并在周边广设景观带,使之成为那蒙美丽的明信片。与此同时,用心经营好那蒙坡自然形成的五片绿化空间,精雕细琢,打造成具有悠闲功能的公共绿地;并在原有五个居住组团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相应增加宅基地,以满足今后村庄居住发展。此外,在道路、空间、建筑、绿化及其他综合技术指标等方面,均作了细致而详尽的设计,努力展示好那蒙坡最动人的风光、风情和风貌。

      今天的那蒙坡,一幢幢楼房掩映在绿树翠竹丛中,新旧相衬,错落有致;美丽的庭院和各处景观正形成各自园林特色;远望那蒙,青山碧水,老村新貌,生机盎然,一派安宁和谐景象,把人带入心旷神怡的境地,一座“山容水意”、寓情于景的综合示范村正走出深闺,大方向世人展现其亮丽容颜。

http://www.wm23.cn/BIGqing

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2458386682/profilerightmod=1&wvr=5&mod=personnumber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458386682_0_1.html

 

 

Bigbig庆(2014-11-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