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最美~

家乡区县: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是内蒙古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呼包银城市群核心城市,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

     呼和浩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旧称为归绥,原为绥远省省会,蒙绥合并后,自治区首府由乌兰浩特迁入呼和浩特。[1] 呼和浩特是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市”。呼和浩特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回、满、达斡尔、鄂温克等41个民族聚居的城市。有国际列车航线通往乌兰巴托。

      呼和浩特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经济实力百强城市,被誉为“中国乳都”。

      呼和浩特属典型的蒙古高原大陆性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年温差大,日温差也大。其特点:春季干燥多风,冷暖变化剧烈;夏季短暂、炎热、少雨;秋季降温迅速,常有霜冻;冬季漫长、严寒、少雪。

      回民区前身为归绥市回民自治区,成立于1950年12月19日,是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城区。回民区位于呼和浩特市城区西北部,总面积20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30平方公里,共有回、蒙古、汉、满等23个民族,是一个回族聚居区。辖7个街道、1个镇。2012年回民区总人口40万,其中回族人口两万余人。

      

       回民区境内蕴藏着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产有金、银、铁、煤、石墨、大理石、金云母等十多种。

      铁矿坝口子沟段家窑大毛忽洞有铁矿。矿区出露地层为元古界马家店群,岩性含砾石英云母片岩,云母石英片岩,含铁石英岩,绿泥片岩及大理岩组成。

      煤大青山南麓呼武公路东侧,距坝口子村数百米。矿区出露地层为下元古界二道凹群片麻岩及片岩和上侏罗统灰绿色、灰黄砾岩粗矿岩及页岩,煤层产于侏罗系上统中,地层厚度1 200米,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6公里,面积约4平方公理。矿区煤层甚多,多形成煤线,局部成窝状,含煤地层600米,夹煤线30余层,一般厚约1~6厘米,最厚可达0.8米。煤质较好,为半烟煤,可供民用。

      大理石大青山从东到西,断断续续都有大理石矿分布,攸攸板镇境内东乌素图沟有大理石,分布在霍寨沟到乌素图沟之间。主要发育有三层大理岩,总体呈北西300度方向平行展布。主要岩性为中粗粒蛇纹石化大理岩,颜色为灰白及灰绿色。

     金云母霍寨沟攸攸板镇境内有金云母分布,笔架山曾有日本人开采。云母矿产于乌拉山群二道凹群与马家店群大理岩和岩体的外接触带,属于接触交代而形成的矿床,均赋存于透辉石大理岩中,呈不规则窝状,透镜状产出。

    

家乡就是美~~(2014-11-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