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文艺

家乡区县: 江苏省宝应县

三届文联以来,县文联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为繁荣发展全县文艺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我县文艺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生动局面。<BR>  以打造地方文艺品牌为契机,不断发挥传统优势,扩大宝应在外界的知名度<BR>  县文联本着“争创一流”、“有为才有位”的工作思路,按照中央关于文艺工作的总体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握时代脉搏,奏响主旋律乐章,加大了创建宝应文艺品牌的力度,较好地扩大了宝应在外界的知名度。成功建成“中国微型小说之乡”、 在全国县级率先推出了《宝应微型小说作家群作品选》,被微型小说界誉称为“首创”; 成功建成“扬州市书法之乡”,通过创建“书法之乡”文艺品牌,书法教育和书法创作得到了较快发展。成功建成“扬州市诗词之乡”,通过创建“诗词之乡”文艺品牌,逐步形成宝应特色。 <BR>  以服从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为中心,积极开展有声势有影响的文艺活动,努力弘扬新时期宝应精神<BR>  县文联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组织各文艺家协会开展了宣传新时期宝应精神文艺活动,有效地扩大了宝应在外界的知名度,增强了文艺工作在社会各界的影响力。组织书法家书写“新时期宝应精神”,12名书法家通过开展“书法名家同书新时期宝应精神笔会”,弘扬了新时期宝应精神。组织专人创作《新时期宝应精神之歌》,最终由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出品,并制作成碟片传唱。组织十多位老诗人创作了十多首颂扬新时期宝应精神的诗词作品,作品质量达到了上乘水平。<BR>   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精心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努力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BR>  县文联及各文艺家协会十分注重将优秀的文艺作品和精湛的艺术奉献给人民,用文艺活动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BR>  围绕县委、县政府重大节庆开展了“荷乡荷韵”中国·宝应荷藕节书画摄影作品展、全县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图片展、“荷”诗歌摄影书画作品展、首届美食文化书画作品展和李咏玲师生古筝百人齐奏音乐会等文艺活动;围绕元旦、春节、元宵节开展了新诗朗诵会、书写春联和送文艺下乡等文艺活动;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开展文艺活动:先后举办了颂祖国音乐会、书法作品展、美术作品展和青少年书画作品展,从不同角度讴歌了祖国的壮丽山河,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围绕纪念“5.23”《讲话》开展了戏曲歌舞名家演唱会、宝应文化漫谈专题讲座、萧雅越剧专场演出、张文俊淮剧唱腔艺术演唱会和戏曲歌舞文艺晚会系列活动;围绕宣传推介赵文澜、徐汝清、蔡宜久、 陈兆祥、高俊、鲁东霞、王艳丽等一批文艺家的文艺作品首发式、研讨会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发行了张爱民独唱专辑《今日宝应》。<BR>  以坚持正确导向为基点,努力促进文艺精品创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BR>  县文联坚持正确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积极倡导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努力促进优秀作品的不断创作。撰写了淮扬菜系学术论文参加省论坛;创作报告文学作品入选市计生文学作品专辑;举办中国书协会员书法展,现场共展出我县中书协会员9人的40多件书法作品。    <BR>  以“五个一工程”作品创作为龙头,精心组织文艺作品发表、参赛、展示,先后获得了较多的文艺大奖<BR>  县文联围绕省、市委宣传部主抓的“五个一工程”奖,积极组织广大文艺家创作艺术精品,获得了较多荣誉。<BR>  发表了一批文学作品。全县文学作者精心创作,不负众望,陆续在《文艺报》、《人民日报》 和《青春阅读》、《雨花》、《中华诗词》、《金山》、《短小说》、《江苏收藏》、《蒲松龄研究》等数十家报刊,以及“榕树下”文学网站、“扬州晚报博客”网站等市级以上报刊杂志、文学网站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诗词、歌词、评论、杂文、藏文等作品每年均有1000多篇(首)。 <BR>  出版、发表了文学专集和部分理论文章。组织专门力量编辑出版专集宣传推介宝应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最终形成了一本《宝应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专著,成为宣传宝应、了解宝应历史文化的工具书,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书;为有关作者联系出版了20多部文学专著。 张泽民、许爱明撰写的书法论文在《书法报》等多家报刊发表,孔繁明撰写的美术论文连续两届入选“数风流人物”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油画)论文集。<BR>  刊发了《宝应文学》、《宝应摄影》、《宝应微型小说》、《白田新咏》、《文博研究》等报刊,推出了一批本地作者,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文学新人。 <BR>&nbsp;  一批文艺家及其作品入展、获奖。据不完全统计,广大文艺家在认真创作、发表文艺作品的同时,有50多人次的文艺作品还入展全国、省级大赛、大展,有20多人作品获得了有关大奖和奖励。其中朱日升的音乐作品《祖国在欢笑》、李崇德的音乐作品《把爱献出来》先后荣获江苏省委宣传部、扬州市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作品奖;薛明泓的书法作品在中央电视台十套现场书写,并荣获优秀大奖;徐少奎的火花藏品参加了全国“来因杯”火花大展,并获得了优秀奖。<BR>  以加强文联自身建设为基础,认真履行“联络、协调、服务”职能,努力增强文联的亲和力和凝聚力<BR>  县文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认真履行职能,努力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精心尽职地做好全县文艺工作。2006、2008年度先后被江苏省文联评为“江苏省先进县文联”,并多次在省、市文联全委会上作经验介绍。 <BR>  率先在全市实现镇镇有文联。2007年7月,县文联在射阳湖镇率先成立了扬州市首家镇级文联。至2009年6月底,陆续在13个镇成立了镇级文联。我县成立镇级文联的做法,还在江苏省第八次文代会上被推介。 <BR>  为民间工艺人员评定职称。在全国文联系统率先为乱针绣、水晶、玻璃民间工艺家评定职称,给大量的民间艺人提供了就业的有利条件。得到省委宣传部、省文联领导肯定,并被中宣部舆情信息局的《舆情摘报》推介。 <BR>  文艺界向地震灾区捐款。2008年5月,组织全县文艺界人士100多人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9560元,不少同志多次捐赠。2010年4月24日,我县文艺界组织向玉树地震灾区捐款活动,共有40多位文艺界人士参与,共捐款10250元。 <BR>  开展颁奖表彰活动。先后开展了“艺术之星奖”颁奖表彰,“宝应文学奖”颁奖表彰,举行了“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年荣誉证书”颁奖仪式,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金荣向戴艳霞、金辉、赵征溶三位老艺术家颁奖。<BR>  宣传推介宝应文艺工作。通过扬州电视台“绿杨茶馆”、 “大地飞歌” 和《中国文艺报》、《繁荣》以及《扬州日报》、《新华日报》等媒体广泛推介宝应微型小说创作、收藏和根雕等文艺活动。

hmy(2014-11-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