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鸭母捻

家乡区县: 潮州市湘桥区

潮州传统名小食,首创于清代初年,原名为糯米汤圆,现以潮州市太平路尾传统名店胡荣泉制作的鸭母捻最为正宗。

鸭母捻类似北方的汤圆,传统制作要求严格。鸭母捻的馅有四样,即绿豆馅、红豆沙、芋泥、芝麻糖,每粒的馅约15克。鸭母捻放在白糖水中煮至浮上水面即熟。

传统卖鸭母捻每碗三粒,每粒的馅各不相同,为区分每粒馅的不同,在包的时候,不同馅的鸭母捻形状各异,如有的形状略圆、有的略尖等,各有记号。 为什么这小食名为鸭母捻,有两种解释,一为这种汤圆过去形状大如鸭蛋,鸭蛋潮州话又叫鸭母卵,故称为鸭母捻;二为这汤圆煮熟浮于水面,如白母鸭浮游于水面,故称为鸭母捻。

鸭母捻的特点是形状洁白如去皮荔枝,清香软滑,刚煮熟的好吃,煮得过熟的也好吃,各有特色。

  鸭母捻 -来历 
   据传,宋代已有元宵节家家吃汤圆的习俗,取其平安吉利,合家团圆之意。清代水粉汤圆用水粉作汤丸,滑腻异常,中用松核桃、猪油、糖作馅,或嫩肉去筋丝捶烂,加葱末秋油亦可。水粉的制法:以糯米浸水一日夜,带水细磨,用布盛接,布下加压以去其渣,取细粉晒干备用。此法一直流传。

  鸭母捻 -做法 
  将糯米磨成浆,压去水分,调成糯米浆皮分别包裹豆沙、芋泥等馅料,揉搓成形似鸭蛋状,放入糖汤煮熟。鸭母捻类传统制作要求严格,其皮要选用正逻糯(即泰国糯米),放水中浸2小时,然后用石磨磨两次,第一次磨毕放桶中,第二次磨完后就要挤干水分,揉皮时再加水,这样制成的皮就十分软滑。鸭母捻的馅有四种,即绿豆馅、红豆沙、芋泥、芝麻糖。传统卖鸭母捻每碗三粒,每粒的馅各不相同,为区分每粒馅的不同,在包的时候,不同馅的鸭母捻形状各异。

  鸭母捻 -特色
   鸭母捻的特点是形状洁白如去皮荔枝,清香软滑,刚煮熟的好吃,煮得过熟的也好吃,各有特色。[1]

 

caibo(2014-11-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