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县历史

家乡区县: 山西省昔阳县

①建置沿革 ●昔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开拓耕耘,夏朝属河西,商朝属微,周时属肥子国,春秋时为东山皋落氏之国,秦时属上党, 东汉建安末年(219年)为乐平郡,隋大业初年改为乐平县。后几经演变,到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定名为乐平县。民国三年(1914年)改为昔阳县。1938年5月,昔阳分东西两县。1945年8月22日县城解放,9月1日昔东、昔西久分重合,成立昔阳县人民政府,上属太行区第二专员公署。1949年5月太行区调整区划,本县改归左权专区辖。8月太行区撤销,左权专区并归榆次专区,遂为榆次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后专署两次易称,本县归属未变。1958年11月,划归阳泉市辖,改称昔阳县人民公社联社,次年3月易名为昔阳协作区,5月又称昔阳郊区。6月复县归晋中专署辖,属于晋中专区(晋中地区、晋中市),至今隶属关系未变。 ②区划沿革 ●乡都制: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乐平县划4乡统10都。康熙十一年(1672)改为4乡6都。 ●乡村制:民国初年,全县分1镇3乡,系501个自然村。 ●区村制:民国七年(1918)全县改一镇三乡为四个区:城关一区,东冶头二区,皋落为三区,沾尚为四区。1950年2月,更为七区。 ●区乡村制:1953年7月,为七区80乡。1956年4月,取消区级建制,全县重划为46乡。 ●社队制:1958年8月,实行人民公社制,全县划分为7社。1962年改为20个人民公社,辖415个生产大队。 ●乡(镇)村制:1984年政社分离,改20个人民公社为乡、镇。4月,城关公社率先必为城关镇,8月,皋落、东冶头、沾尚3社改为镇,其它16社改为乡。2001年改20乡(镇)为现在12乡(镇)即5镇7乡。
乔乔Cherish(2014-11-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