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在山路间延伸
足球职业化后,足球学校逐渐取代了少体校,在各地体校几乎绝迹的时候,梅县还保持着自己的少体校,而这所体校极有可能是全国有关足球项目“最后的体校”了。在这里,丝毫感觉不到足球大款的气息,甚至有些清贫。 梅县业余体校的足球学员不少,但训练条件较差,足球重点班的学员每天的伙食费不足五元,普通班的学员只有三元。这些钱还是靠当地政府拨款。梅县政府目前每年给体育局的拨款在100万上下,而前国脚蔡锦标的家乡兴宁情况更糟,当地政府拨给体育的费用只是梅县的三分之一。
体校里一位12岁的男生,家在20公里外的山区,每次回家他都是花五块钱坐一半路程的车,然后再步行另一半路程回家。一次车出故障,下车时天已全黑,一个小人影就摸黑走在山路间,后被打着手电的大人找到。说起这事,小男孩说现在又长大两岁,不怕了。在曲折的山路间,还有很多故事流传着。
当年的深圳平安队参加梅州市五华县的扶贫活动,车开了好久,好不容易看到孤零零有几幢房子,迷路的司机找到一个人问路,问来问去发现这个人居然是深圳队员温光辉的父亲;还有一件事,东莞东城队的广州籍球员麦广梁被来自五华的队友张悦文“骗了”,张悦文老是吹嘘“我们乡下很繁荣”,禁不住诱惑的麦广梁跟张悦文到了他家,天一黑,根本不敢出门:“黑乎乎的,一个人也看不见,总之是上当受骗了。”
虽然贫穷,但梅州人对足球的热情不减,“足球之乡”的招牌不能断送在某一代人的手中。目前在梅州接受系统训练的注册小球员接近600名,虽然没有职业队,但业余比赛在梅州搞得热火朝天,当地企业家对业余比赛给予了很大支持,梅州青少年足球队在参加省、全国比赛中,成绩不错。广东十运队(1985、1986年龄组)的大部分队员来自梅州。崎岖的山路,挡不住孩子的梦想,走出大山,成为职业球员,是很多梅州孩子的梦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