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水街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兴安是湘江的源头之一,是兴安灵渠景区的延伸.河水经过灵渠铧嘴分流后,七分流入湘江,三分通过水街汇入桂林漓江。水街既浓缩了桂北两千年历史文化,又传承了秦汉建筑文化的精华,保留了大量的明清石雕石刻。兴安水街是指古灵渠流经兴安县城长约一公里的街市,历史上俗称水街。灵渠位于桂林市东北六十六公里的兴安县城边,全长三十四公里,建于秦始皇当政时期,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之一。水街景区由古建筑文化、古桥文化、古石雕木雕文化、灵渠历史文化、岭南市井风俗文化五大部分组成,是广西境内独一无二的、既传承了秦汉文化、又融合了中原文化与岭南百越文化的一条历史文化古街,是桂林大旅游圈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兴安荣获“全国十大魅力名镇”,水街功不可没。
灵渠上最有名、最古老的桥就是万里桥,作为昔日往来南北必经之道,历史上被称之为“楚越要津”。万里桥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是唐朝桂管观察使李渤于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建成的。桥最初是虹式单拱桥,只有一层斧刃石砌成,在万里桥的北边五里设有接官亭,唐代的白云驿站就在桥北一百米远的地方。据说,万里桥距离唐朝的都城长安水路有一万里的路程,所以称它为万里桥。此外,在桥的南岸我们还可以看到明代才子吴玉写的《万里桥记》一文和“万里如归”石碑。
娘娘桥
位于秦文流觞景区上游约100米,又名天后桥、沧浪桥,始建于康熙七年(1668年),2004年重修,桥上建有双亭,桥名为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所题。万里桥位于娘娘桥上游约100米,唐宝历元年(825年)桂管观察使李渤所建,因传说距唐朝京城长安水路1万里而得名,是广西境内最古老的石拱桥,迄今已整整1200年历史。历史上被称为“楚越要津”,2004年重修桥亭,桥的南岸立有明代吴玉所写《万里桥记》一文和“万里如归”题词两块石碑。
马嘶桥
位于万里桥上游约100米灵渠与双女井溪相交处,传该处最初为小木桥,当年马援率部南平交趾时,其坐骑至此扬蹄嘶叫,不愿过桥,马援下马发现该桥已朽,乃募捐修桥,传为千古佳话,此桥因而得名。原为与灵渠水街南北路并行的两座桥,2004年改建,增加了一座横跨灵渠的连桥,形成了“三桥跨二水”的奇观。桥亭为汉代建筑风格。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