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乡土养育一方人。小小的于都县就养育了过百万的勤劳、朴实的各色客家人民。犹记得爷爷常对我说:“于都可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啊。”
于都县地处江西省赣州东部,于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雩都县,以北有雩山而得名。后因字生辟改“雩都”为“于都”
于都建县时幅员辽阔,所辖地区含现瑞金、会昌、石城、宁都、安远和寻乌诸县。素有“六县之母”和“闽、粤、湘三省往来之冲”之称。古时于都曾为赣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军事要地,群治设在于都近250年之久。
若说在于都要数什么最美,那就当数于都的河流了。于都县位于赣江源流的贡水中流。贡水是流经县境的主要干流。汇集梅江、澄江、濂水、小溪河等四条较大支流。千百年来,这些河流一直滋滋不倦地供养着各类的客家人民们。要我说,于都河不但自身神奇它本身也带有许多的传奇故事。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陵新田打胜仗。”这是陆定——同志长征歌词中的第一首,是当年红军夜渡于都河,踏上漫漫长征路的真实写照。于都河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主要集结地和长征出发发之一,也是红军长征渡过的第一条河流。在当时,为了保证红军顺利渡过,于都人民都大力支持红军,沿河所有的民船全部停运,共汇集了800多条大小船只,有的用作架设浮桥,有的用作摆渡。仅就四天的时间,于都河30里的河面上就架设了多座浮桥和布设众多的摆渡,而这伟大的创举也使红军顺利渡过了于都河。
不管怎么说,在我认为最美的永恒不变的还是于都人民。于都人民为了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进行,无论是部队集结、渡河和生活保障方面,都作出了有力的支援和无私的奉献。县属地主武装,配合红军牵制和狙击敌人,封锁消息,为中央红军集结转移提供安全保障,慰问集结在于都河两岸的红军指战员,群众不仅把最好、最干净的房子腾给红军居住,而且还组织慰问队,给红军送鸡蛋、猪肉、衣物、草鞋等物品。帮助红军征集器材,架设浮桥,于都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动员沿河千家万户提供材料,组织上万劳力,800多条船只。有的群众把自家的门板、床板都送到了工地,有的年逾古稀的老人将家里全部木材献完后,又亲自把自己的寿材也搬到了工地。为了避免国民党的飞机轰炸,隐蔽红军的战略意图,架设浮桥只能在夜间进行。一到傍晚,有组织的群众就拥上架桥工地。有的打火把,有的送茶饭,有的直接参加架桥。自10月14日晚开始,仅用四天时间,就架起了多座浮桥。当时正值枯水季节,河面不过百米宽,红军动用了数百条渔船搭起临时浮桥。印刷机、兵工厂的机器、大米、电话线,都压在数千名挑夫肩上,吱吱呀呀地上了浮桥,仿佛大搬家一样,整个苏维埃共和国,都被搬上了征途!
成千上万的老俵拥在河堤上,沙滩上,浮桥边,为他们武装的子弟送行。老人们、妇女和孩子们,未上前线的男人们拥在路旁,把煮熟的鸡蛋、热气腾腾的红薯、竹叶包的饭团,甚至一把炒米装进战士的口袋里。
“你们可要回来呀!”乡亲们高一声低一声地呼唤着、追问着,希望的神色中包含着隐忧。大军走后,数十万国民党尾随而至,北边苏区已经传来了国民党军队和还乡团血腥屠杀的噩耗。
“放心吧,我们会回来的!”“我们一定会回来的!”战士们陆陆续续地回答着,坚定中不无兴奋和轻快。他们说会回来的,但他们没有回来。
望着清冷的河水,爷爷向着昏暗的天空投去深深的一瞥。这是爷爷给我记忆中最浓重的一笔。爷爷说,他无数次地在内心发出誓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永远的奋斗。然而,他没有料到,未来时势把他引向了不可预料的远方。
但我相信,爷爷、于都人民,都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曾经发出的誓言。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3070196947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
我的家乡认领网址:http://www.wutongzi.com/user/uartiadd.aspx
我的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liulianhua
我的家乡代言区县: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
2014-04-17 17:23:36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