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三合一”场所

家乡区县: 浙江省诸暨市

昨天下午,绍兴市委常委、诸暨市委书记钱三雄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专题督查“三合一”场所消防隐患整治进展情况。据了解,以大唐镇为试点,全市铺开的“三合一”场所集中整治已有20多天。截至11月6日,全市27个镇乡(街道)共排摸单位7821家,其中技防改造1965家,强制关停326家,搬离441家。 所谓“三合一”场所,是指集生产、经营、储存与住宿为一体的场所,且该建筑未进行任何防火分隔。《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章第十五条一款规定:“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不得设置员工集体宿舍。”主要有四类:一是设有员工集体宿舍的工业场所;二是利用住宅或出租房屋从事生产加工,住宿与生产在同一场所的作坊式生产加工场所;三是分布在临街商业用房或住宅内,从事餐饮、游艺、经营等行为,从业人员留宿的经营性场所;四是集中在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棚户区和村镇,连片毗连市场群及连片生产、经营和住宿的区域性“三合一”场所。

“三合一”的危害究竟有哪些呢?

1.容易形成大面积燃烧

与一般建筑相比,多数“三合一”企业更“怕火炼”,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耐火等级低”。这或许是因为“三合一”厂里头堆着的都是袜子、鞋子等可燃物,而一些企业主为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将仓库、厂房、店面等与住宿置于共同一幢建筑,之间没有有效的防火分隔,物品堆放杂乱,火灾荷载大,货物一旦着火后燃烧速度极快,“一吞二,二吞三,三吞万物”,火势一下子蹿起,“5分钟烧完一幢房子”,绝不是危言耸听。

2.逃生困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三合一”企业一般是单层或多层房屋,生产、仓储、经营通常设置在底层,员工宿舍则设在上层,有的甚至直接将员工住宿安排在生产、储存、经营场所的阁楼上,而住宿区人员一般文化素质低,对消防安全没有任何概念,宿舍拥挤混乱,电线乱拉乱扯,有时还超负荷使用大功率耗电设备。

这些企业绝大多数没有通过消防部门的审核验收,防火间距不足,疏散通道不畅,消防水源缺乏,灭火器材要么缺要么失效,消防安全“先天不足”。再加上通道、楼梯狭小,一旦发生火灾,现场人员往往会因惊慌、拥挤等,造成踩伤踩死、跳楼等,通常现场没有应急照明灯、没有安全疏散指示标志、没有室内消火栓和灭火器,易造成“火烧连营”的群死群伤恶性事故。

3.烟雾密集,窒息更危险

正是因为“三合一”企业内可燃物多,供氧不足,导致燃烧不充分,发烟量大,自然排烟面积不够,烟雾久聚不散,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氰化物等有毒物质不仅影响人的正常呼吸,还会对人体产生麻醉、窒息的作用,严重损伤人的中枢神经,吸入一定量后,就会导致人员麻痹,丧失行动能力,葬身火海。

4.灭火救援难度更大

“三合一”企业集中分布区,一般地处镇村或城郊接合部,如大唐镇、草塔镇等。地理分布比较随意,有的就在居民家中,有的设在营业房、仓库内,附近往往缺乏市政消火栓,周围天然水源常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此给初期火灾扑救带来很大困难。并且,建筑密集,间距狭小,加之浓烟、毒气弥漫,影响灭火救援人员视线,给灭火救援行动增加难度

cactus(2014-11-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