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篇:国恩寺景色特点

家乡区县: 云浮市云城区

景点特色
是六祖惠能的旧居和圆寂之所。是惠能为报父母养育之恩,于唐玄宗弘道元年(683年)建,名“报恩寺”。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下诏赐名为“国恩寺”(今门额上书“敕赐国恩寺”)。此寺至今已有1308年的历史了。
该寺由半山亭、山门牌坊、金刚殿、大雄空殿、六祖殿、方丈室、两旁回廊有诸天佛殿、禅房、观音堂、六祖纪念堂、五百罗汉堂、报恩塔等建筑物组成,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寺侧有六祖父母坟、龙山碑林、卓锡泉、浴身池、六祖手植千年荔枝树,以及五祖亲传的袈裟衣钵,武则天手书的敕赐“国恩寺"题匾等文物古迹。
国恩寺背枕龙山,故又名“龙山寺”。一块“敕赐国恩寺”金光闪闪的大牌高悬在寺门之上。国恩寺的山门西向。寺正门广场前,一条10米长的巨龙横亘腾跃,气势逼人,一对巨龙夺宝的立体雕饰,则雄踞于近百米长的寺前高墙之上,气势恢宏。经历朝修建,院宇精严,布局壮观,建筑面积广达9200多平方米。 国恩寺主体为斗坎式三层次横列长方形巨石砌成的平台构筑,依着山势,次第增高。内分三进,即金刚殿、大雄宝殿、六祖殿。两廊还有达摩、地藏王、目莲、文殊、普贤等诸夭佛殿和禅房,寺侧有观音堂、报恩培等建筑物。
六祖殿供奉惠能金身袈裟坐像,与韶关南华寺、广州六榕寺的六祖像造型相同,乃由其弟子塑像家方辩所造,故形态逼真,如肉身菩萨。殿内原存有惠能的衣钵用具及武则天、唐中宗赐给他的金钡、宫灯等物。此外,各殿尚有佛像40余尊,形态各异,撞艺精湛。
六祖父母坟
国恩寺
在唐武德年间,有一风水大师寻龙追穴来到新州,因长途跋涉,衣衫不整;形似乞丐;所到之处无人理睬。后来到龙山惠能母子居住的地方,惠能母子看见他实在是可怜,便热情地招待他。晚上惠能还把自己的床铺让给这位老人睡,而自己则睡于地下。这位大师因连日劳累,一就枕便呼呼入睡,可是由于床凳高低不平,当他一侧身床板就摇动,如是辗转难于人眠;惠能听知;心里不安,于是便潜人大师床底以硬物垫床凳;使床不摇动,这样大师才能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早上大师起来,看见惠能还睡在床底下。大师看出惠能将来一定是个有所作为之人,于是便对惠能母子说明身份,并将所寻得的龙穴告诉惠能母子;让其安葬父亲。说:“我所寻得的是万佛朝宗穴,不同的向法出不同的人才。不知你要的是九代状元;还是万代香烟呢?”惠能母亲说“他父亲就是因为当官才贬到新州的,我们安分守纪;不求九代状元;但求万代香烟;世世平安吧。”于是大师便按其母子之意把惠能父亲的骨骸安葬于龙穴内。后来惠能出家学佛得道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受世人敬仰,真可谓是万代香烟。惠能母亲去世后,六祖惠能大师又将其骨骸合葬于此穴内。故后人称此墓为六祖父母墓,并立碑纪念。文革时墓顶和碑文均遭到破坏,仅保留墓基和碑文图案。现在我们按其原有墓基重新修复,以供香客参拜。
六祖手植千年古荔 在寺的东北面有一棵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古荔。是六祖惠能带领门徒回故居时亲手种植的。虽历经兴衰,甚至在文革期间遭人用火烧过,但至今仍茁壮成长,巍然挺拔,枝繁叶茂,高十数丈,盛夏结果,优于它荔。日本、韩国等佛教信徒来寺寻宗访祖时,均视此树为圣物,予以参拜,且称此树为“圣树”,是“佛荔”。每逢荔果成熟季节,海内外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信众们常来此品尝佛荔果。有些信徒把荔枝叶也当成了驱邪去病的灵药,认为喝了荔叶泡的茶能使人身体健康且延年益寿。
卓锡泉
卓锡泉位于国恩寺背后约十米处,为一口古井。卓锡泉是六祖惠能回故居讲经说法时所开凿的。因当时追随六祖的门徒很多,用水不足,有些弟子与六祖商量,六祖就在寺后用锡杖击地,他的弟子就在那里挖地掘井,后人为纪念六组,所以取名为“卓锡泉”。水质甘甜清凉,净而不见底,千余年来,天旱而泉水不断,水位不增不减。20世纪90年代,曾有远在台湾的一位同胞,在梦境中出现此井,经他多方寻觅在此处发现十分高兴,即立碑在井旁,刻石作为纪念。 此泉不管年节是旱灾、还是涝灾、多用还是少用,其水位始终保持不变。据科学家测验,此水还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因此很多信徒均视此泉水为圣水,常用来治疗肠胃病和风湿病等。

me(2014-11-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