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介绍:
杨秀清(1823~1856) 中国太平天国的领袖和军事统帅。广西桂平人。少孤,家贫,未曾读书,但富权谋。道光二十六年(1846),参加拜上帝会,与洪秀全等密谋革命。金田起义之初,秀清即主军事,颁立军制,制订营规,号令严整,赏罚分明。与敌转战广西期间,每于运动中克敌制胜:如从金田转移,大败向荣追兵于官村;永安突围,聚歼清军于古苏冲内。在永安期间,晋封为左辅正军师东王,并授权节制诸王,遂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入湖南后,部众多怀土思乡,欲折回广西,他独谓非计,提出专意金陵(今南京)、据为根本的战略进攻方针,为天王洪秀全所采纳。于是率军围长沙、破武汉,水陆东下,攻克金陵,定为都城(称天京)。这时杨秀清等为胜利所眩惑,昧于全国大势,决定偏师北伐,同时开始西征。终以兵分力单,战线过长,北伐全军覆没,西征亦遭挫折。咸丰四年(太平天国甲寅四年,1854),湘军攻占武汉,九江危急,他命石达开前往湖口指挥,坚城固垒以摧其锐,大败湘军。五年春,太平军乘胜-,再克武汉,席卷江西。他总结多年征战经验,制订《行军总要》,对太平军行军、宿营、警戒以及内务生活等规定甚详。六年春,镇江被围急,他从江西、湖北、安徽战场抽调大军,先解镇江之围,又破扬州江北大营。后各路大军欲事休整,他鉴于江南大营兵疲势孤,严令各军继续进攻;各军奉命出战,多路包围夹击,大败清军,天京解围,太平军威势达于鼎盛。时杨秀清威风张扬,不知自忌,领导集团内部矛盾由此激化,终于导致了八月天京事变,杨秀清被杀。从此,太平天国失去了一位能够驾驭军政全局的领袖。一杨秀清广西桂平县平在山东旺冲人。生於清道光三年(一八二三年)八月十九日。他出生在一个十分穷苦的农家。父亲叫杨亚齐,母亲古氏
萧朝贵介绍:
一 萧朝贵本生父蒋万兴,给萧玉胜为子。蒋万兴桂平县平在山人。萧玉胜武宣县人,迁到桂平县平在山下古棚村居住。朝贵妻杨宣娇。宣娇本姓黄,父黄权政。据说宣娇与杨秀清认为兄妹故改姓杨。由於洪秀全等称奉天命下凡,称上帝为天父,耶稣为天兄,洪秀全称天父第二子,冯云山称天父第三子,杨秀清称天父第四子,韦昌辉称天父第五子,杨宣娇称天父第六女,石在开称天父第七子,朝贵称帝婿,故洪秀全称朝贵为妹夫。世人不知,误以为朝贵妻是洪秀全胞妹,在太平天国人物中平空添了一个乌有的「洪渲娇」出来。朝贵与杨宣娇夫妻是不和谐的。朝贵於己酉年(清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年)十二月十八日,因「恐西王娘等未能遵正,以享永福」,特在平在山假托天兄下凡教训杨宣娇说:「尔为朕胞妹,总要炼得好好,替尔天上爷爷、妈妈、哥哥、嫂嫂争面光,又要替尔秀全───────兄、云山兄、秀清兄、韦正等争面光也」。过了十多天,朝贵到贵县假托天兄下凡,又吩咐洪秀全说:「秀全尔要教寻宣娇」。同时杨秀清也在平在山假托天父下凡教训杨宣娇,问她「因何无谨逞高张?」责她「不遵天令乱言题。若是不遵天令者,任从全、清、贵杖尔」。这些情况,表明杨宣娇是个「示能遵正」行为有问题的人。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说杨宣娇在拜上帝会中最为著名,当时各会员有句口号说:「男学冯云山、女学杨宣娇」,显然大错,他是把胡九妹的事误作为杨宣娇的事的,详见胡九妹傅。朝贵和养父萧玉胜彼此之间也不和睦。朝贵於己酉年十二月十八日在平在山假托天兄下凡那一次,在教训了杨宣娇之后,又教训萧玉胜说:「萧玉胜为父母要平心,朝贵是尔子,是朕妹夫,又是秀全妹夫,又是云山、秀清等妹夫,尔切不可轻南重北也,尔要真草(心)到底,方可享我高天福也。若不遵命,天父有眼认得尔,朕有眼认得尔,秀全有眼认得尔也。」后来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一八六O年)幼主下诏褒封抚养东王杨秀清的伯父杨庆善和蒋万兴等爵同王,说「庆善抚东功劳大,万兴生西功不忘」,竟不及萧玉胜,可能与此有关。萧家是贫农,天情道理书述他家境况说:「僻处山隅,自耕而食,自蚕而衣,其境之逆,遇之啬,难以枚举。」穷苦困厄的生活,磨炼了青年萧朝贵对封建社会的门志。二 朝贵住的下古棚村,在平在山槽南段,北去八里就是杨秀清住的东旺冲。他们是相好的朋友,共同加入拜上帝会,戊申年(清道光二十八年,一八四八年)九月,朝贵首次假
林凤祥介绍:
林凤祥(1825~1855) 中国太平天国名将。广西桂平人(一说广东揭阳人)。参加金田起义(一说在永安参加太平军),从广西到湖北,一路冲锋陷阵,率先攻入武昌,以功封至天官副丞相。咸丰三年(太平天国癸好三年,1853)初,沿江东下,又率先攻入南京。继与地官正丞相李开芳攻占镇江、扬州。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即南京)之后,决计北伐,攻取北京。四月初,林凤祥和李开芳应召回天京,面领指示,率九个军约2万多人从浦口上岸,经皖北入河南,在汜水渡过黄河,围攻怀庆(今河南沁阳)近两个月不下,遂避开清军主力,绕走山西,突入直隶(约今河北)。九月末,前锋进抵天津西郊,使清0深受震动。捷报到天京,林凤祥封靖胡侯。而他遵照在天京奉到的指示,屯据静海、独流,等候再发兵来,从此失去了战场上的主动权。至四年正月粮尽,在饥寒中南撤,历经束城、阜城等地。四月,退至运河两岸的东西连镇。五月初,由李开芳分兵突围南下迎接援军,而此时援军已由临清败回。李开芳转入高唐困守,两地失去联络。清军在连镇挖壕筑墙长期包围。林凤祥在连镇坚守待援,消极防御,而援军又久等不至,陷于孤军死守的困境。五年正月,士兵已极饥疲。三日,清军攻入西连镇,林凤祥迎战负伤。十九日,在东连镇地窖中被清军寻获。林凤祥慷慨不屈,二十七日被杀于北京。太平天国追封为求王。后李开芳由高唐走冯官屯,亦被围败没,俘至北京遇害。林凤祥(1825—1855)太平军将领。广西广西武缘(今武鸣)人,一说广西桂平人;一说广东揭阳人。壮族①,农民出身。1851年(咸丰元年)在广西永安(今蒙山)参加太平军。任御林侍卫。1853年(咸丰三年)初,克武昌率先登城,升天官副丞相。3月攻南京,首破仪凤门。建都天京后,与李开芳、罗大纲率军攻克扬州、镇江。同年5月,与李开芳、吉文元等为北伐主将,率精兵2万余人在扬州誓师北伐,经安徽、河南、山西,攻入直隶,在临洛关(今永年)击溃清直隶总督纳尔经额部万余人,封靖胡侯。继续率军由深州(今深县)下沧州,抵杨柳青,直逼天津,攻克静海(天津市的一个县)。旋因孤军深入,粮草不继,又届寒冬,渐入困境。1854年南撤,退至阜城,吉文元战死,又退至东光连镇。1855年2月,清军急攻连镇,督师苦
http://www.wm23.cn/linwenting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