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文化记载(二)之风云孝义史 续

家乡区县: 山西省孝义市

发生在孝义的人民战争

孝义的军事地位十分重要,人民的正义战争频发。民国25年(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抗战先锋军东征入晋、入孝,山西省督军阎锡山惶惶调集重兵阻击。民国26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开始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民国党蒋介石、阎锡山发动了反人民的全面内战。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人民彻底推翻了国民党及阎锡山军阀的统治,从此走向了和平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新时代。

 1、红军东征“兑九峪战斗”

民国25年(1936年),3月初,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进入孝义县兑九峪一带。阎锡山得知这一情况,急令晋军杨效欧所部六十六师向兑九峪一带集结,围攻红军。3月10日,兑九峪大战展开。战斗中,阎锡山又令晋军七十二师李生达部、七十师王靖国部相继投入战斗。兑九峪战斗是红军东征中最大和最激烈的一次战斗。据当时在红军团担任师长的肖华回忆,敌人炮火之猛烈,为第五次反“围剿”以来所少见。红军开始打得比较顺利,当在战斗中发现敌人兵力不是原来估计的四个团,而是十多个团时,为了保存战斗力,避免和敌人决战,毛泽东等当机立断,命令部队立即撤出战斗。在次战斗中,红军打垮了敌人两个师,消灭其一部。由于敌人的炮火异常猛烈,红军亦有伤亡。 兑九峪大战之后,蒋介石调动汤恩伯十三军两个师,关麟征、朱怀冰、李仙洲各一个师,商震三十二军两个师,共七个师以上的兵力,分三路开赴山西,增援阎锡山。一路由风陵渡过黄河,经洪洞、赵城等县,指向隰县方向;一路由平汉路转正太路入晋;一路经道清路(河南新乡至焦作一段铁路)入晋,由晋城北上。任命陈诚为总指挥督战。蒋介石还派了几十架轰炸机,天天出动侦察轰炸,并电令驻陕西的国民党军队向黄河西岸推进。妄图切断红军后路歼灭红军于黄河两岸。根据新的情况,为了保存实力,红军决定变更战略,不再东进,分成两路活动。红一军团沿同蒲路南下,红十五军团通过晋中转向晋西北。毛泽东率领总部机关和一支小部队到吕梁山区打游击,指挥两路红军活动,领导全党工作。红军在行军过程中,打垮和消灭了一部分拦阻的敌人。 红军东征在山西转战50多个县,所到之处积极开展群众工作,打土豪,斗恶霸,扩红,筹款,帮助穷苦老百姓解决生活困难,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在黄河沿岸的一些地区,红军还帮助地方干部建立了区、村苏维埃政权。在东征两个多月,红军先后在中阳的关上、三交,隰县的蓬门,孝义的兑九峪,兴县的曹家坡等20多个地方连打胜仗,消灭了敌人六七个团;同时扩红八千,筹款50多万元,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2、抗日战争

2.1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进攻。

 民国27年(1938年)2月16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孝义县城。12月下旬,日军108、109师团2万余兵力“扫荡”吕梁山区,以晋西地区为主要目标(含孝义西南部村庄)。日本第一路军从孝义、中阳出发,先后占领下堡、下栅、上下义棠、兑九峪和大麦郊;由中阳出发的日军占领了关上、师池镇,关上村日军进攻水头地区。在这一带活动的八路军配合晋军英勇抗击,展开激战,日军受到遏制。战斗中,日军伤亡90余人,放慢了进攻,退出部分进犯的村镇。

 2.2八路军在赵家庄伏击日本侵略军。

 民国27年(1938年)2月16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孝义县城后,经常出城抓人、抢粮、奸淫掳掠。6月18日,八路军115师685团收到日军出城活动的情报,命令1营1连1排的33名战士,埋伏在赵家庄伏击日军。战士们在拂晓前赶到赵家庄村,封锁了路口,隐蔽埋伏。上午10时许,有20多名日军骑兵出城到赵家庄。。当日军进入埋伏圈后,立刻遭到八路军战士的火力袭击。9名日军当场被击毙,余者仓惶逃回县城。此次伏击战共缴获步枪9支,指挥刀1把,子弹300余发,八路军无一伤亡。侵占孝义县城的日军为报复,当日下 午派兵赶赴赵家庄,时八路军已经撤走。日军在村中乱射了一阵枪后。放火烧了民房,收拾尸体,返回了孝义县城。

2.3、抗日民主县政府武装袭击

日本侵略军民国27年(1938年)7月,孝义县抗日民主政府游击队主动出击,骚扰和打击日军。有一次得到情报,日军从高阳镇出发偷袭抗日第四区驻地。抗日县政府游击队迅速从兑九峪镇跑步前往阻击。行军距高阳镇2.5公里处和日军接火,由于日军对情况不清,游击队又英勇战斗,日军退回据点。8月上旬,日军集结兵力,从孝义县城出发向兑九峪进犯,抗日民主县政府游击队奉令在兑九峪茆峁圪垯山狙击。八路军115师一部闻讯前往助战,战斗激烈,日军随机撤回孝义县城。是月,县政府游击队在下吐京一带阻击进犯的日军,后日军撤回据点。

 3、解放战争

 3.1汾孝战役

1947年初,国民党军第1战区驻大宁、蒲县地区的部队退守晋南;晋中汾阳、孝义地区仅有第2战区所属暂编第70师及地方保安团队守备。为扩大吕梁战役战果,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晋绥军区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震指挥所部及太岳军区第24旅、晋绥军区独立第2旅,北上夺取汾、孝,寻机歼灭援敌。战役于1月17日发起,人民解放军当晚攻占孝义,全歼守军,同时包围汾阳。国民党军第2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亲自指挥9个师及保安部队2个总队共3万多人,分3路由文水、平遥、介休来援。人民解放军以一部兵力阻击北、中两路援敌,集中主力于1月21日下午对进至孝义以南地区之南路援军4个师发起反击,当夜歼灭南路指挥部及暂编第69师。24日,各路援军全线撤退,人民解放军在追击中又歼灭其2个团,战斗至29日结束。是役,人民解放军共歼国民党军1.1万余人。

 3.2晋中战役

1948年5月,在人民解放军攻克晋南军事重镇临汾(参见临汾战役)后,国民党军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为维持其统治局面,以5个军部、14个师、3个暂编总队,以及22个保安团、21个保警大队等,总兵力约13万人,布防于北起忻县、南到灵石、东至榆次、西至孝义、汾阳等15座城市的狭长地区,构成以太原为中心,以同蒲铁路(大同至风陵渡)为骨干的晋中防御地带,并以其第34、第43、第6l军各一部,及阎锡山“亲训师”、“亲训炮兵团”共13个团组成“闪击兵团”,进行机动作战,以阻挡人民解放军的进攻,并乘机大肆抢掠小麦。 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为保卫晋中麦收,削弱国民党军阎锡山部的有生力量,创造夺取太原的有利条件,以第1兵团第8、第13纵队,太岳军区部队,北岳、太行军区部队各一部,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部队一部,共49个团6万余人,由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第1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徐向前统一指挥,采取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运动战的方针,发起晋中战役。 晋中战役历时40天,解放军连克县城14座,歼灭阎锡山野战军总司令部、5个军部、9个师、2个总队及保警团队7.4万人,民卫军等2.6万人,其中俘敌80770人,毙伤19600,共计100370人,保卫了晋中麦收,为尔后夺取太原创造了有利条件。

27hanhan(2014-11-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