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文化与大多北方城市相对贫瘠的柳州,对于刘宗元文化尤为看重,在决定以文化修复城市的这些年也形成了一系列的“柳宗元文化”产物,但是在打造“柳柳州”过程中,柳州的“柳宗元文化”名堂打得并不响,原因错综复杂。本文将对柳州的“柳柳州”文化品牌打造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柳宗元文化 柳柳州 文化品牌 四地争柳
柳州,又称龙城,是中国西部的工业重镇,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全市工业涵盖30多个行业,2009年全市已拥有工业企业34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430户,11家国家大型企业,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柳工集团、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等5户企业跻身工业企业全国500强。已形成以汽车、机械、冶金为支柱产业,制药、化工、造纸、制糖、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并存的现代工业体系,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柳州的汽车工业尤其突出,汽车产量位列全国“三甲”,重型机械引领行业风潮,工业产值接近3000亿元大关。柳州,以广西1/12的国土面积、1/13的人口,创造了全区1/7的GDP、1/6的财政收入和1/4的工业收入。
然而,正因为柳州在工业道路上疾奔,让它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柳州的百年工业史让柳州成为广西的工业重镇,全国知名工业城市,也让它成为“酸雨之都”。在环保意识和软实力成为国际发展主题的推动下,柳州也在醒悟,毕竟以工业发展、生存环境却破坏来动经济发展,并不是一座城市长远发展之道。为摆脱“工业城市”的单一属性,柳州的新规划将柳州的城市性质定位为“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山水风貌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将柳州打造成“四大名城”,第一是“工业名城”,第二是“历史名城”,第三是“文化名城”,第四是“旅游名城”。其中打造“文化名城”尤为突出,而建设“文化名城”,柳州将目光集中于“柳宗元文化”,即建设柳宗元的柳州,打造柳州的柳宗元。
柳宗元生命中的最后四年在柳州度过,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期间,不仅“释放奴婢”、“办学兴教”、“种柑植柳”、“凿井取水”,功绩至今仍让人后人赞叹,更是在柳州留下的众多诗文作品,这几乎可以说是那时人们认识穷乡僻壤的柳州的最直接、最有力的材料。而今天, 柳州人将柳州称为“柳柳州”,他们的理念是柳州是柳宗元的柳州,柳宗元是柳州的柳宗元。可以说柳宗元代表的是柳州的文化形象,城市的灵魂。为把柳州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柳柳州”,柳州把柳宗元打造成文化品牌,这既是对文化的传承,也是提升柳州的文化内涵。
柳州的柳宗元文化的代表是柳侯公园,不仅因它已有百年历史,更是因为它是柳州里柳宗元最近的地方。柳侯公园始建于1906年,占地15.52公顷。公园内有柳侯祠、柳宗元衣冠墓、罗池、柑香亭等与柳宗元有关的古迹。,公园中有近7公顷的人工湖,碧水曲桥,相映成趣,湖边林木葱茏,凉亭假山,景色怡人。园中还有盆景园、动物 2 园和儿童乐园等多姿多彩的游玩场所和设施。自建成以来,柳州市不断对公园进行修整,柳州决定走文化之路之后,为将柳宗元的精神文化打造成柳州的文化代表,更是不遗余力。这一行动的效果是使柳侯公园成为广西旅游主要名胜之一,成为柳州闹市中的一块绿洲,是柳州人认识、纪念柳宗元的地方,是外来客了解柳宗元在柳州世纪的圣地。
当然,柳州的柳宗元文化产品不止柳侯公园,这是一个系列,比如,矗立在柳州交通枢纽旁金鸡岭上的柳宗元雕像,雕像高30米,通体玉白,右手拂袖、左手执书,抬台远望、气聚神凝,衣衫随风“舞动”,再现柳宗元两袖清风、温文儒雅的清官文人形象,也正代表柳州的形象。
除了政府倡导,柳州人传承柳宗元文化更多的是自发的,柳宗元成了一个独特的形象。人们凭吊他、纪念他,他的文章人品又深深地影响着柳州人,影响着柳州的文化。学习柳宗元的诗文、精神已成为每个柳州人的人生必修课,柳州许多小学自发开展“读宗元诗、学宗元事、扬传统美德”的教育,实践教育从娃娃开始。现在,柳宗元文化在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通过学术论文、小说、戏剧、诵读比赛、校园教材、清明祭文等不同形式,在不同平台上得到展现。
柳州的柳宗元文化品牌的打造比较成功的是桂剧《柳宗元》,且不论这部剧是否能与桂林的《印象*刘三姐》相媲美,单从它的策划方面讲,就颇具创意的。用广西特有的剧种去演绎北下的在柳州历史名人事迹,既具当地民俗成分,又有柳宗元文化元素,让观众观看时感受的不仅是柳宗元文化,还是桂剧的特色文化。或许柳州编剧《柳宗元》最初目的就是弥补失去刘三姐这一文化形象的缺憾,柳州是刘三姐的第二故乡,祖籍宜州,在柳州桂林唱歌扬名千古。这本是一个很好的文化发展机会理念,可是柳州当时在发展工业,文化感知迟钝,让桂林抢先。桂林不但将刘三姐打造成桂林人,漓江水上,《印象*刘三姐》被张艺谋设计的光彩夺艳,顿时,游客纷纷,络绎不绝,知名度影响深远。如若能将桂剧《柳宗元》搬到全国人民眼前,深入全国人民心中,也算弥补了缺憾,更打造了自己的文化品牌。
但事实是,柳州的“柳柳州”文化品牌打得并不响,品牌影响力不够,文化的边缘性及四地争柳的弱势给了柳州致命的一击。
先说品牌影响力,柳州的“柳柳州”文化靠的是一个柳侯公园、一座柳宗元雕像和一部桂剧《柳宗元》,但是人们可以为了参观故宫到北京,可以为了欣赏《印象*刘三姐》到桂林,但是不会为参观柳候公园、欣赏柳宗元雕塑和桂剧《柳宗元》到柳州。这皆因柳州的柳宗元文化品牌影响力不够,柳州的柳宗元文化大部分还是靠自销或广西区内消化。桂林《印象*刘三姐》能名扬天下,成功打造刘三姐文化品牌,是因为有强大旅游业作支撑,通过旅游和大剧《印象*刘三姐》向外辐射刘三姐文化简单了许多。但柳州作为工业城市,旅游业并不发达,单靠一个公园、一座雕像和一部颇具创意但并不成熟的桂剧,就想打响品牌,似乎缺少些说服力。
再说文化的边缘性,一千多年,柳州就出了一个柳宗元,靠着他,柳州在文学殿堂撑起了千年的历史,他开启了柳州文化的局面,讲学,连湖南异地的学子也不远千里来到柳 3 州求学。可是谁都知道,柳宗元是陕西人不是土生土长的柳州人,他虽在柳州生活四年,但他在湖南永州任刺史十年,时间更长,创作更多。四年,眨眼就过,这在柳宗元整个人生里微不足道,而他虽逝于柳州,但最终还是葬于故里,能拿出来说的事更不多了。而且,柳宗元之后在没有出过像他这样的名人骚客,柳宗元在柳州文化品牌打造中单枪匹马上阵,异常艰难。柳州打造“柳柳州”抓住的是柳宗元人生的边缘,是文学创作的边缘,这是柳州的致命之处。
在四地争柳中的弱势也是柳州“柳柳州”文化打造的瓶颈,四地指的是陕西西安、永济、湖南永州和广西柳州,西安是柳宗元的出生地,永济是祖籍,永州是柳宗元曾任十年刺史的地方,而在柳州只任了四年刺史,在归属地和时间上,柳州已略输一筹。而在柳宗元文化厚度上,柳州和永州更是相差甚远,永州是柳宗元发生思想深化和转变的地方,其一生中创作的600多篇作品,80%是在永州创作,其中包括了他的主要代表作,如《江雪》、《捕蛇者说》、《永州八记》等,也正是柳宗元的这些诗词让永州成为柳宗元文化朝圣之地。永州更是借助《捕蛇者说》,把异蛇药酒做成了一个产业,并在2004年注册了“柳宗元”的商标,并将柳宗元的典故融入饮食当中,创出“永州血鸭”。 柳州人也曾策划开发过“柳侯泉”酒、“柳侯菜”、“宗元宴”等周边产品,但都未能形成气候,很多含金量高的点子最后都不了了之,这也说明只有名人还不够,还应该注重产品质量和特色,不遗余力把柳宗元这块品牌经营好,经营出柳州味道。因此,在柳宗元文化开发上,永州潜力巨大,而柳州在四地争柳中底气最弱。
文化内涵是文化品牌打造的最关键条件,但是决不是唯一条件,文化品牌打造更多地仰仗的是品牌策划。新颖、打动人心的文化品牌策划能用闪光点将本是模糊且有引人入胜的品牌文化呈现人们眼前。柳州在“柳宗元文化”厚度上已赶不上陕西、永州,更应该在品牌策划上制胜。当然,似地发展柳宗元文化不能通过文化霸占,而是文化分享,四地只能互励共勉,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