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兰”是“金兰”,即姐妹,一般情况下,“做会”这一天出生的女孩往往起名为“会兰”。可以这么说,你想知道一个叫“会兰”的女孩的生日,查一查她所在的村的“做会”日期,就基本准确了。如果你想追求她,选这个日子送礼物,一般都不会错。
“做会”的时间各村不同,隆重程度也不一,但基本集中在农历的二、三月春播之前。朱村街最早的是的石山田村,正月十五元宵节,正好是学校开学的日子,寒意还未退的时候就静悄悄地拉开了序幕。三江则有元岗会头(正月十三)、西水会尾(十二月初三)的说法。最特别有中新镇的莲塘村(中秋节),三江镇的岗尾村(重阳节)。祖先对“会期”的选择对后人有很大的影响,一些巧合很难解释得清。比如朱村街的朱村村,每逢二月十二会期基本下大雨,即使前一天是大晴天,到时雨水也会依期而至,他们自称叫“水鬼会”。而相邻的南岗村正好相反,即使是连绵阴雨天,到二月初九的会期,雨也会停下,附近村的人都说:“不怕南岗人,只怕南岗神。”
“做会”能经久不衰,自然有它生存的道理,在八、九十年代,一些镇政囘府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强行制止“做会”,结果徒劳无功。现在,“会”越做越大,会期一到,必定人满为患,交通阻塞,传统意义上的“会”已经变质。在自行车或更早一点的步行时代,赴“会”的人主要是亲戚,人数有限,动机也很单纯,无非是联络一下亲情。而如今,客人结构相当复杂,读书的带同学,打工的带工友,朋友又带朋友,真正的亲戚反而被喧宾夺主。现在闲人多,交通又方便,都一下涌进一个村里,确实带来不少的危害。最难为做老师的,一有“会期”,请假条就一大堆,批也难不批也难。最不好的是满街满巷的“鱼虾蟹”赌档,非常不雅观,传统意义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少,好似完全是为了吃和凑热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