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壶关县

家乡区县: 山西省壶关县

 

    壶关羊汤是上党著名的传统风味小吃,历史悠久,长盛不衰。它同我省雁北一带的羊杂割汤,晋南一带的羊汤泡馍,称之为山西羊汤三大流派。而壶关羊汤与另外“两汤”相比,别具风味。
   雁北—羊杂下水加粉条,大锅烩煮放辣椒。晋南—羊肉羊血大铁锅,油泼辣子肉片馍。壶关羊汤为全羊汤:头蹄下水胡椒粉,水饺丸子加炖肉,民间有“冬天喝羊汤,驱寒暖身增营养。伏天喝羊汤,温胃止泄去肚胀”的歌谣提起壶关羊汤,还有段传说。
   相传,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为争夺天下,亲自率领人马北上远征。行至太行山鹅屋岭,山高坡陡,地势险要,人烟稀少,行军几日兵困马乏,缺粮少水,难以前进。眼看着战士们陆续减少,急得曹操整日唉声叹气。忽一日在半山腰见一牧童放一只羊。曹操命令卫士将牧童请来问话。牧童一见曹操气度不凡,威风凛凛,问:“叫我何事?”曹操说:“我军将士几日水米未沾,想借用你这只羊,宰杀了供士兵充饥,日后吾夺得天下,必以重金酬谢。”牧童说:“一只羊怎能供你几万人食用,你看前边山上有那么多山羊,足够你的士兵饱餐一顿。”曹操顺牧童手指的方向,见一片白茫茫的山羊在吃青草,顿时喜出望外,下马大礼参拜牧童,回头一看,已不见牧童。原来牧童是太白金星所化,他去蓬莱路过太行山,看见曹操要遇大难,前来相助。曹操看见空中有红云一朵向东而去,跪拜说:“天助我也!”于是命令将所有的山羊杀掉,取山沟里的水炖羊肉吃,并且将内脏也煮之成汤食而喝。将士们大饱口福,精神振奋,一口气登上了太行山。当地人民为了纪念曹操的北上远征,每到立秋之后,家家户户都要炖羊肉,熬羊汤,煮饺子,炸丸子,喝羊汤。年复一年,这种吃法一直流传今。喝壶关羊汤先要讲究时令,约是从当年中秋到次年清明之间七个多月时间。壶关羊汤一大特点是讲究尝全羊,即一碗汤中要有七八个羊肉饺子、三五个羊肉丸子、几块炖肉、血条、脂油与头、蹄、口条及胃、肠、心、肝、肺、腰等内脏切成的条条或块块,除羊的皮毛之外,应有尽有,连羊骨髓也熬在老汤中。壶关羊汤又一特点是讲究老汤。每座羊汤馆里除正锅外,另设一口大砂锅专供炖羊骨架和羊肉块,此锅从中秋做汤开始坐在火上,到次年清明止,边舀边续,老汤不断。喝羊汤还要配吃黄蒸才算最好配伍。黄蒸是用黍米面包豆沙、枣泥馅做成的馍,极软、极甜、极粘。喝一碗羊汤,吃一两个黄蒸,热乎乎、香喷喷,足以称得上是美餐一顿了。
   壶关县天平饭店和山西郭氏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制作的羊汤各有特色,皆为壶关羊汤中的佼佼者。天平饭店的羊汤,2001年参加首届“汾酒杯”面食节小吃比赛荣获“山西名小吃”称号。2003年又获中国·太原国际面食节金奖。郭氏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郭氏羊汤》,安装了一条软包装生产线,原汤原汁原味。2004年11月参加山西省第四届烹饪大赛荣获“山西名小吃”称号。

 

 

执念(2014-11-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