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县公安镇

家乡区县: 广西钟山县

公安镇是钟山县第一大镇,位于县城西南14公里处,镇政府驻地公安街。全镇面积为149.50平方公里。1933年建乡时,取名“公众安居乐业”之意,故名公安。1949年11月前,设立公安乡公所,治所在塘贝寨。后属英家、大桥区辖地。1950年撤区并乡时,成立公安乡,治所在今驻地。1958年公社化时,是上游人民公社辖地。1960年设立公安公社(区)。1984年复名公安乡,1989年5月改为公安镇。
公安镇辖15个村公所、1个居民委员会、68个村民委员会,有90个自然村、33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2695人,其中农业人口40519人、非农业人口2174人,大多数是汉族,有少数壮、瑶、苗等族。全镇以钟山土话为主要方言,通西南官话、普通话和粤语。
镇内交通方便,柳鹰公路从镇中心通过,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往返班车经过,还有县城开往清塘、燕塘、红花、两安、花山等乡多趟次的班车经过。镇至各村公所均可通汽车。公安至同古的主要交通“渡船头”大桥亦于1986年建成通车。
地属丘陵,山峦起伏。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为1549毫米。思勤江和珊瑚河从境内流过。水利资源丰富,气候温和,1月均温9℃,7月均温28℃,年均温度19.6℃,全年无霜期326天。全镇耕地面积40929亩,其中水田32515亩、旱地8414亩、森林覆盖面积达44135亩,以松树用材林为主。镇政府办有鸡公湾林场。凤岭、大龙等村公所的村委会均有集体的杉树林,现在已基本成材。还有部分油茶、水果等经济林约1492亩,盛产梅子和柿子。
解放前,公安镇以农业为主。由于干旱缺水,生产条件差和缺乏科学管理,产量很低。圩镇居民以小商小贩为业,经济十分萧条。解放后修了思勤江引水工程,3条支渠全长43.50公里,灌溉面积2万多亩。凤岭、大龙、大田还有多处山塘水库,可灌良田7千多亩。现在全镇水利过关。农业主种水稻,兼种花生、大豆、玉米、烤烟和薯类等经济作物。1989年,粮食总产量1837.50万公斤,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456.48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133.90万元,工业产值为322.58万元,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人均有粮450公斤,人均收入481.80元。经济作物以烤烟为支柱,同年种烟14500亩,产烟126万公斤,为镇财政提供税收132万元,农民此项收入560多万元,人均收入140多元。
镇办企业有纸厂、农械厂、松香厂、磷肥厂、电站、贸易商店、招待所、饭店。有个体专业户461户,从事饮食、加工和服务行业等。从业人员505人(集体58人、个体447人)。1989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22.58万元,总收入达到422.60万元。
  镇有公安、牛庙两个圩集,公安圩日为“逢五、十”,是邻近县最大的牛圩,圩日上市耕牛千头,耕牛远销区外及港澳等。圩亭面积2万多平方米,是农副产品、副食品、日用百货、化肥、农药等交易场所。
  目前全镇有中小学66所,农中1所、中心校4所、完小12所,教学点48个,中小学教师320人、中小学生4854人;还有钟山县第二中学也驻此,有教师37人、学生342人。小学入学率达到94﹪。镇直属的中心医院是钟山县最大的乡镇级医院,在职职工为40人,共有病床35张,设有心电图、A型超声波、Ⅹ光透射等先进设备。全年门诊病人31475人,可收住院病人840人。三级卫生网建设完备,全镇共有15个卫生所,乡村医生32名,基本上做到每个村公所都配备1~2名乡村医生,各卫生所有医有药,方便了群众病取药。通过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工作,增强了群众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社会秩序安定。对五保户老人实行定补供养,生活得到保障。计划生育工作采取“平时抓和集中抓”相结合,人口增长得到控制,1989年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2%。

小军军(2014-11-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