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汾阳市冀村镇的冀村,传统的古庙会有五个:二月十八,五月初五,五月初八,七月初八,九月十八。其中:五月初五是花儿会,五月初八是花儿会的延续,七月初八是娘娘庙会。在这些古庙会里,最有名的要数花儿会。 冀村镇的花儿会很有名,因为正值端阳佳节,所以平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但是说起花儿会,就不得不说冀村的古庙,因为冀村花儿会是古庙会,也叫花儿庙会。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作为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而庙会风俗则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又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 冀村的花儿庙会之所以得以流传,那是因为它的存在适应了社会的需求。花儿会的形成与发展,最初与村北寿圣寺的宗教活动有关。花儿会在寿圣寺的节日,也就是每年的五月初五端阳举行,并且附设一些商业活动。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花儿会成了当地老百姓的购货贸易市场,寺庙的宗教活动倒成次要的了。 冀村镇,古为文同镇,村北有座寿圣寺,人们也叫寿圣院、寿圣寺、定明寺、东寺、大寺,建于何时,起于哪代,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据清康熙周超、贾若湖、樊之楷纂修的《汾阳县志》载:寿圣寺在城东北四十里冀村镇,不知何年建,明万历四年修,孔天胤撰碑记,康熙五十九年修。 最早的有关记载为唐代。民国王堉昌著《汾阳县金石类编》载:按《县志》,东郭天宁寺为汉郭林宗故宅,唐建大中寺,宋改名太子院,坟塔围葬定光佛舍利塔记,盖坟围在冀村,葬有定光佛舍利,建塔也。 最直接的记载为宋代嘉佑二年,将士郞、试秘书省校书郞、守西河县尉薄洙撰写的《汾州大中寺太子禅院坟塔围葬定光佛舍利塔记》:先佛定光,日月智慧,理行坚固,修证无替,缘终归寂,释迦无异,于郡之左,日有信士,伏膺佛法,归心不二,博访高僧,坚求舍利,曰汾之阳,厥名惟一,厥姓惟张。......舍有限财,构为无福,宝塔崇兴,刊诸琬琰,万世明明......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