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话鱼

家乡区县: 龙胜各族自治县

谁到龙胜人家作客,都会吃到鲜鱼片汤,只要吃上几片鱼,喝上几口汤,没有不叹为“尝”止的。龙胜的鱼,比之海里的、江里的、河里的、湖里的、塘里的,比之鲍鱼、鱿鱼、鳗鱼、鲩鱼、鲫鱼、武昌鱼、埃及塘角鱼、罗非非鱼……更显鲜甜爽口,别具一番风味。

鱼味如何,当然跟鱼的品种有关。但其先决条件不是鱼的本身,而是鱼们赖以生存的水。水质差则鱼味劣,水质优则鱼味美。

龙胜的河流、山溪,全都是石头底子,水质纯净,清澈见底。若入口品尝,凉中带甜,所以龙胜的鱼,天生丽质,其味自然纯真。

没有人调查过,龙胜河溪里到底有多少种鱼。随便算算,至少二三十种。鳜鱼、骨鱼、鲶鱼、奸鱼、扁青、勾鱼、赶鱼、鲤鱼、花懒鱼、短头晒、沙鳅、黄尾、白鳝、红浮、白浮、拦刀、脚鱼、狗鱼、大眼鱼、船钉鱼、石壕鱼、巴石鱼、麻沟鱼、黄刺牯、风鱼、半边鱼、木叶鱼……真是数不胜数。

在这几十种鱼中,最古怪的要数半边鱼,风鱼、木叶鱼、狗鱼……

半边鱼,花坪粗江里最多。这种鱼,一边跟着普通鱼一样,另一边却是平扁光滑的,活象一条被切开成两半。它们上滩的时候,一雌一雄两条粘合拢来,紧得掰不开。两条半边鱼合二而一,齐心协力迎着急水往上冲,飞也似的。相传半边鱼是广福王“制造”出来的。广福王,是桂林路口村人,曾在花坪住过。家里很穷。一天,来了稀客,拿什么招待他呢?广福王的母亲便叫广福王去河里捞点鱼仔回来做菜。广福王去了一会,便提着一条六、斤重的鱼回来。母亲说:“这么大一条鱼一餐哪吃得完?” 广福王说:“吃一半、留一半。”母亲说:“留的一半就不鲜啰。” 广福王说:“放河里养着嘛,哪时想吃哪时捞。” 广福王把鱼剖成两半。一半下锅,另一半就放到河里去了。它却不死,竟在河里摇头摆尾得很自在哩。后来,广福王并没有把它捞来吃,它便在河里繁衍子孙。于是,才有了半边鱼。

风鱼,也叫油鱼。体小如指,却肥得流油。传说广福王挑油去卖,半路上滑了一跤,油全泼进河里,把这一截河里的鱼都油着了。于是便有了油鱼。煎炒油鱼,不须放油,鱼一下锅,便有油嗤嗤流出,香气扑鼻。若把油鱼风干,更好吃,又酥又韧,又香又甜,越嚼越有味道。暮春三月,桃花水涨。若河岸边有泉水自岩洞的涓涓流出,油鱼便成群结队、牵线般逆泉水拥进岩洞,寻欢撒子。人们趁机捕捞,少则二、三十斤,多则秤称不起。

木叶鱼还要奇特,越是山高水寒的溪中越多,八十里南山上的“三十六条溪水”里,多如溪边木叶。钓木叶鱼,一不要钓钩,二不须钓竿,顺手扯来一根水灯草,用草尾将四、五条小蚯蚓的中腰一把捆住,放下水去,木叶鱼便群起而争之,有的咬虫头,有的咬虫尾。迅速提起水灯草,用斗篷接住,鱼们便噼哩啰落进斗篷里。五条蚯蚓常常一次扯上十条鱼来。

狗鱼,又叫娃娃鱼,有四只脚,形似鳄,但无鳞,头短且扁。大者十多二十斤一条。平时栖于深塘岩洞中,能出水上树。这种鱼,肉质细腻,味清甜,是珍贵的滋补品。这种鱼,用网捕不到,用鸟抓不着,唯钓可得。江底一曾姓者,钓狗鱼最拿手,年年都钓得七、八条。但狗鱼钓法,却秘而不宣,故知者甚少。据说将细长竹竿前端剖开,夹以小鱼,探入石洞,狗鱼即张开大口咬住竹竿不放,拉起竹竿即可将其捕获。但不知确否。

若论钓鱼之法,花样颇多。大体可分为手钓、压钓、弓钓、盘钓、浮筒钓五种。其中最“高级”的是浮筒钓,专钓大鱼,特别是大奸鱼。浮筒钓又分媒鱼筒、粑粑筒、禾穗筒、果子筒四种。媒鱼筒从春季开始,可以钓到七月;粑粑筒从三伏天开始,可以钓到八月;禾穗筒从七月开始,可以钓到十月;果子筒若以雷公子作饵,虽是风雪漫天,只要出太阳,气温回升,还是靠得住。

 

我的网络营销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ww.wm23.cn/dengyy

我的梧桐子个人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13524179.html

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3178286850

邓媛元(2014-11-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