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说(一)

家乡区县: 亳州市涡阳县

有关《道德经》新说,也是层出不穷,所谓的“新”何尝“新”?假做真时真亦假,有为无处无还有,真是应了一人一世界的俗话。我们看待这些新说,还是要重其“理”,正如《道德经》所言“善人者,善人之道”,下面选两则较有突破性的说法以供参考。
易经
易经
其一,有人认为:老子的思想渊源于殷易《坤乾》(《归藏》)。老子尚阴守拙,坚持以柔克刚,这些思想来自于以坤卦为首卦的《坤乾》,与此相应,孔子崇尚阳刚,其思想渊源于以乾卦为首卦的《周易》。老子所云“三生万物”,就是认为三才生万物(孔子认为两仪、四象生万物)。扬雄的《太玄》就是模仿《易传》乾坤(阴阳)二进制生化方式,以三才三进制生成方式搞的九九八十一赞。
其二,有当代人无名氏“盘古山”根据通行版《道德经》,衍化出《自然经》,其文章结构严谨,语意流畅,基本继承了《道德经》全部原意。至于“盘古山”本人,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是谁,是否尚在人间,据说是有人三月三赶泌阳盘古庙会时,与奶奶庙后面偶然间得其手稿,其余无考。《自然经》全文如下:
李耳著 无名氏整理 盘古山再整理

第一节:道的概述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为何物,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强为之字曰道,道曰久,久曰恒,恒曰弱。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大。难法于易,故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曰《自然经》。
第二节:识道
道可道,非恒道,恒道无名;名可名,非恒名,恒名有名。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生于万物。故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乃合道于自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熙熙,何以观妙?致虚极,守情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得复而知始,知始而观妙;万物攘攘,何以观徼?怀天下,守道德,万物并行,吾以观生,得生而知名,知名而观徼。
譬之如三十辐条之轮,当其无,有车之用,当其有,有利之用;粘土烧结之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当其有,有利之用;门窗俱全之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当其有,有利之用。故无之以为用,有之以为利,玄之又玄而利用之辨明矣,利用之辨明而众妙至矣,众妙至而合道于自然矣。
天地有母曰道,万物化生曰子,奉其母,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行而不已,没身不殆,以至于众妙之门。圣王以是不行而知,不出户而见天下,其行弥远,其知弥少;圣王以是不见而明,不窥牖而见天道,其见弥广,其明弥暗;圣王以是不欲而就,不自为而终成大,其欲弥多,其就弥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执古之有能知古之始,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有道者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凯丽(2014-11-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