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为易
万物之性也,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是以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治之于未乱,不为其大而终成其大,不为其难而终成其难。是以至誉无誉,欲不欲琭琭如玉,为无为珞珞如石。夫多易必多难,圣王犹难之,况于众人乎?是以失道者多易,恒于几成而败之,有道者慎终如始,恒无败事。
古之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夫何故?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以其能做事谋始而无死地也。是以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抱者不脱,善建者不拔,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第七节:为下
天地之道,轻以重为根,躁以清为君,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牡以牝为母。古之圣王法于此道,虽有荣观燕处超然,犹处众人之所恶,自称孤、寡、不谷,而不敢须臾离清重也。故王者之为国,犹川谷之于江海,处下而取之矣,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故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第八节:争不争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何也?以其无有,能入无间也。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其无以易之。
水善利万物,处众人之所恶而不争,是以有道者之从事,美言市尊,美行加人,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网疏疏而不失。故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以其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圣王法于此道,以行下民,是以处民之上,以身后民,是以处民之先,居上而民不重,处先而民不害,两者各得其所,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故王者欲上民,必以行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恒能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及其功成,则居弗居,居弗居则其功不去,其功不去则子孙以祭祀不辍,子孙以祭祀不辍则为天下贵。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天地之间,其犹风箱乎?虚而风鼓,动而风屈。故微明于物者,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以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故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婴儿守则能久,圣王用之则为恒强;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无极化则万物成,圣王用之则为大德;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复归于拙朴,拙朴用则为器,圣王用之则为官长。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径,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善贷且成,是以圣王为之而争不争。故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妄者寿,争不争之益,天下希及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