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说(五)

家乡区县: 亳州市涡阳县

第十三节:取天下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王将欲取天下者,吾见其不得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善有果而已矣。故取天下者恒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自取死而已矣。
天之道利而不害,是以治人事天,恬淡为上,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之母,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吾是以知为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然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故圣王常无为而无不为。
何谓也?辅万物之自然岂可无所为乎?故合于自然而无所不为也,无所不为而合于自然曰无为,是谓无为而无不为也。故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德是以交归焉。
始制有名曰朴,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无欲,无欲亦将致情,致情亦将不辱,不辱以情,天地将自正。故能守之者,无欲而民自朴,好情而民自正,为无为而自取天下。
第十四节:三宝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焉而生之,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或谓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其细也夫。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出口不足乎味,视之不足乎见,听之不足乎闻,用之不足乎既。
然古之圣王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勇,以慈卫之,天将救之;俭修身则啬,以与则广,以俭卫之,地将救之;后天下则制器,以治则自然,以后卫之,道将救之。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是谓强梁,强梁者,不得其死,圣王以为教父,吾亦教之,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也。
第十五节:道尊德贵
道尊德贵者所以何?于天下万物也,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任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恒自然。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悠兮其贵言,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大。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从事于德者,同于德,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从事于失者同于失,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圣王之道甚易知、甚易行,知之者若有不足,行之者被褐怀玉,及其功成事遂,众妙毕至,有道者皆谓我自然。

凯丽(2014-11-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