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家乡—徐州

家乡区县: 江苏省铜山区

  我家乡徐州特产数不胜数,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韭黄。 韭黄是我国人民喜爱的蔬菜之一。古代《诗经》中就有“献羔祭韭”的描述,唐代以前就广为培植。韭黄属百合科。乃冬季培育的韭菜,嫩而味美,因之浅黄,故而称为韭黄。 隆冬季节,当你进入菜场丛丛韭黄以它独特的颜色首先映入你眼帘,它个不高,白白的茎,金黄的叶子,犹如金发女郎。摸上去湿漉漉的,手感十分润滑。韭黄不但味美可口,浓郁扑鼻,而且营养价值高。它含有大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和维生素b.c及蛋白质.脂肪等。药圣孙思邈说:“韭味酸,肝病宜食之,大益人心。”拒《本草纲目》载:“韭黄乃菜中益者,”“具有生血养髓滋阴补肾的药效。” 韭黄的吃法很多。或生拌凉调,或暴炒,或做汤。家常吃的素炒韭黄.韭黄炒肉味美而下饭。传说乾隆皇帝的御膳食中,就有“韭黄水饺”一味。 大江南北,每到冬令,韭黄与冬笋皆为宴席上的珍品。 徐州韭黄品质优美,誉满全国。苏轼在诗中提到:“渐觉东风料峭寒,青篙黄韭试春盘。”这就是指徐州韭黄它色.香.味三绝。陆游也曾有诗赞道“新京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 徐州韭黄是著名的地方特产,棵棵韭黄叶似金条,茎如白玉,是各种韭黄品种中的上品。 徐州韭黄一般亩产一千五百斤至两千斤,是收入较高的蔬菜。在韭黄大量上市的日子,徐州韭黄一天就能销售六七十万斤。全国各地都有徐州韭黄的销售,享誉甚高,另外还远销日本欧美等国家,也受到普遍赞誉。 现在徐州韭黄的产量约占全国的90%以上,素有“韭黄之乡”的美称。 我喜欢韭黄,我更喜欢“韭黄之乡”——徐州!

  徐州特产 烙馍 烙馍用未发酵的面烙成,厚约0.1厘米,直径约30厘米,吃到口里,柔韧、筋软、有嚼头,既压饿,以有健齿作用。 龟打 即以手将面团略略拍按,使成约1厘米厚、碗口大小(或约龟背大小),放在锅内或鏊子上烙炕成熟。多用高粱面、玉米面、山芋干面、豆杂面做成。 窝头 是由小米面、敉子面、玉米面、栗子面混合而成,做成圆锥形,每个底部都有一个圆洞,小巧玲珑,蒸熟后呈金黄色。传说这是清代慈禧太后喜爱的一种宫廷食品。一般老百姓吃的,主要用玉米面(有些掺进一些黄豆面)制作而成,个子也大。 壮馍 壮馍又称“锅盔”、“锅拍”,用未发酵的面做成。将面团放在石板或石案板上,另用一根擀面杖,一头固定,一头坐在身下,用身体的重量压擀面杖,用来揉面团,俗称此法为“腚踹面”。做成厚约1-2厘米,直径约50厘米的圆形厚饼,放在平锅上炕,炕熟后两面呈黄色,外皮酥脆。 鼋汁狗肉 相传秦末时,樊哙以屠狗为主。刘邦喜食其所售狗肉,手头不宽裕时,常拖欠樊哙的狗肉钱。樊哙为免受赊欠之苦,渡河另徙它处。不料刘邦得一大鼋相助,也渡河追踪而至。樊哙知原委后大怒,跑到河边,将那大鼋捉来杀了,与狗肉一同烹煮。不料狗肉烂熟后,鲜香十倍于初时。鼋汁狗肉由此得名。 鱼汁羊肉 为汉高祖刘邦青壮年时所爱吃菜肴之一。丰县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丰生丰长汉高祖,鱼汁羊肉饱口福。东征西战探故乡,乐吃鱼汁羊肉方。”这道菜源于彭祖的“羊方藏鱼”。 鱼 羊方藏鱼 因为将鱼置于割开的大块羊肉中文火同炖而得名。相传,彭祖的小儿子夕丁喜欢捕鱼。彭祖恐其溺水坚决不允。一日,其子捕鱼回家,正巧彭祖不在夕丁让其母剖开正在炖煮的羊肉藏于其中。彭祖回来吃羊肉,感觉异常鲜美,于是如法炮制,便产生了“羊方藏鱼”这道菜。据传汉字中的“鲜”字即源于此。 冬桃 冬桃为水果中的稀有晚熟品种之一,因为其冬令方熟,故称冬桃。冬桃味香脆甜,略带冰糖味,皮薄核小肉细,且内核分离,汁多可口,采下冬桃,掸去桃上雪,食之,沁人心脾,齿颊留香,耐人寻味。 富士苹果 丰县大沙河是江苏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其所产富士苹果个大、色泽亮、汁多口味佳。

飞飙的眼泪(2014-11-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