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向高(1559年-1627年)字进卿,号台山,晚年自号福庐山人。福建福清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明万历、天启年间,叶向高两度出任内阁首辅大臣。在任期间大败倭寇、驱赶荷兰入侵者,粉碎了他们霸占台湾的图谋。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叶向高鼓励、推荐好友沈有容出任福建水师参将,率军平倭。东沙大捷后欣然赋诗相赠。
叶向高在担任内阁首辅期间,善于决断大事,为万历皇帝出谋划策,调剂大臣之间的关系,更对维护太子正统、遏制魏忠贤的势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叶向高卒于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崇祯初年,叶向高被追赠为太师,谥号文忠。
早年经历
叶向高的母亲怀有身孕的时候,因为逃避倭寇,不得不在道路旁的一个破厕所中把叶向高生了下来。恶劣的环境使得叶向高有几次差一点死去,不过好像总有神明帮助他逢凶化吉。他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考取进士,授职庶吉士,提升为编修。调任南京国子监司业,改任左中允,仍然负责司业的事务。[2]
陈弊矿税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朝廷征召叶向高,任命他为左庶子,充任皇太子的侍班官。当时盛行征收矿税,叶向高上疏,援引东汉西官府聚积钱财的事例为鉴,没有得到批复。但过了不久被提拔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很久之后,改任吏部右侍郎。叶向高再次陈述矿税的危害,又请求罢免辽东税监高淮,言辞都很恳切。妖书案兴起,他写信给沈一贯极力规劝。沈一贯感到不高兴,因而叶向高在南京任官九年没有晋升。[3]
后来沈一贯被罢免,沈鲤也离职了,朱赓专权。皇帝命令增加阁臣。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五月提拔叶向高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跟王锡爵、于慎行、李廷机一起接受任命。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十一月,叶向高进入朝廷,于慎行已经死了,王锡爵坚决推辞不出来任职。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首辅朱赓也死了,次辅李廷机因为人言而长期闭门不出,于是叶向高就成为唯一的宰相。[4]
谏言不回
叶向高担任宰相的时候,万历皇帝已经在位很长时间了,疏于上朝,国家大事无人过问,有些重要的官职都空缺着,对士大夫的任命往往又无法下达,君臣之间很有隔阂。廷臣们逐渐形成各种帮派,而宦官征税、开矿,又极大地危害了民众。此外,皇帝宠幸郑贵妃,贵妃之子福王不肯回自己的封国。叶向高因为德高望重而成为宰相,忧国忧民,一心为公,每逢主持政事都很尽忠效力。皇帝虽然很看重叶向高,表面上对他的态度很好,但他提的意见却不大采用,十条意见只能接受二、三条而已。东宫太子停止讲学有五年了,廷臣多次请求恢复都没回音。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二月,叶向高再次选择吉日向皇帝请求,皇帝也不答复他。从此之后每年春、秋两季叶向高都要诚恳地提出请求,然而皇帝都不接受。贵妃王氏,是太子的生母,死了四天还不发丧。叶向高提出意见,这才发丧。但是礼官呈上礼仪制度后,拖延五天也没有举行。[5]
叶向高不得不又向皇帝争取,奏疏才转发下来。福王的府第建成后,工部请求皇帝让福王回封国,叶向高拟旨交上去,皇帝不发表圣旨,改在次年春天让福王回封国。等到日期临近,叶向高请求先整顿仪卫、舟车,皇上不予采纳。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春天,廷臣交相上疏请求,皇帝又宣布改在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春天。过了不久却又忽然传旨,福王的庄田没有达到四万顷就不回国,廷臣们都非常吃惊。叶向高于是进言说:“四万顷庄田,一定满足不了他的愿望,回封国将遥遥无期,皇上的圣旨将要失信于天下了。况且福王的奏疏援引祖宗的制度,而祖宗的制度中没有这样的规定。先前只有明世宗的时候景王出现过这种情况。景王长期不回封国,皇父在裕邸,危险而不能安定。怎么能够效法他呢?”皇帝回答说:“赏赐庄田自然有先例,况且现在皇太子与各皇子的关系已经确定,还有什么怀疑的?”叶向高于是上疏道歉,说:“皇父的时候,皇太子的名位虽然还没有确立,但是东宫讲读不停止,皇帝父子之间的情意是相通的。现在东宫停止讲学已有八年了,况且太子长时间不能和皇上见面,而福王一天和皇上见面两次,所以不能没有怀疑,只有坚决遵守明年春天返国的日期,不要拿庄田作为借口,百姓的怀疑才会得到澄清。”皇帝只好回答说福王并没有一天两次见面他的情况。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