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乐器

家乡区县: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

横 笛   蒙古语称其为“临毕”,宋代陈旸《乐书》载:“大横吹,小横吹(横笛),并竹为之,笛之类也,横吹,胡乐也。”一九七八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公元前168年)的文物中,有两只笛类乐器。 胡 篪   胡篪,“临毕”的一种,古代蒙古族吹孔气鸣乐,竹管制成,其形像今天的笛子。有五个按指孔。据文献记载,宋时的篪已使用半孔指法,可吹全十二律。 筚 篥  筚篥,用竹子或木做管,顶端有用芦苇做的哨,管身开洞,竖着吹。匈奴乐。现代根据古文献图复制品为木制,喇叭口,管身开洞,顶部为哨形,音色较亮。 阿闷胡热(口衔琴)   “阿闷胡热”,蒙语意“口琴”。汉译口衔琴也较准确。口衔琴的制作古时用竹,现代用铜、铁等金属,取一指宽,一指长,约半公分厚竹片,中间留一舌形簧片后掏空。簧片上系线绳。吹奏基本原理:口含该琴,置于两齿间,抖动线绳以振动簧片。口腔起琴箱作用,双唇辅以协助、以变音量,舌部动作笔者不详。该琴现多用于呼麦伴唱。此琴今之蒙古、达斡尔、锡伯等族仍能吹奏者众。 马头琴  马头琴,古称“西纳根胡日”xinagenhuri,即勺形琴之意。《清史稿》载:“胡琴,刳桐为质,二弦,龙首,方柄。槽椭而下锐,冒以革,槽外设木如簪头似扣弦,龙首下为山口,凿空纳弦,绾以两轴,左右各一,以木系马尾八十一茎扎之”。现代马头琴改“西纳根胡日”椭圆半球形琴箱为梯形,改刻龙首为马头而名。分高、中、低音三种,音色优美。以中音琴为例;琴长106cm左右。其中,琴杆长73cm左右,琴箱长为33cm左右,琴箱呈下宽上窄,下宽约27cm,上宽20cm,琴箱厚一般为8cm左右,琴箱内有音柱、及音带以振动琴箱,产生共鸣。琴箱正面过去常用蟒皮蒙制,因其易受干湿度影响,现一般采用白松板蒙制,较前音色更亮,穿透力更强、传递更远,更适于舞台表演之需。是蒙古族著名的当家乐器之一。  在现代马头琴的演奏弓法上,蒙古国多采用古典的泛音演奏法(即一弓内触及两弦,一弦为实音,一弦为泛音,音色沧桑古朴。)而内蒙古于近代改良的技法却采用实音与泛音两者结合的方法来演奏。在指法上,内、外蒙古两地专业演员也都弃古式指肚按弦,而改用现代的食指、中指指甲根部按弦,无名指与小拇指指尖按弦的指法来演奏。 梧桐子家乡首页 http://www.wutongzi.com/kan/neimenggu/dongwuzhumu.html 我的能力秀首页 http://abc.wm23.com/lujing92611 我的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3041809167/profilerightmod=1&wvr=5&mod=personnumber 我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3041809167
EarMetis(2014-04-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