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智慧(四)

家乡区县: 亳州市涡阳县

十五、处其厚,不居其薄
大丈夫立身厚重,而不喜欢轻薄;追求朴实,而不崇尚浮华所以抛弃那些虚荣,选取淳厚朴实。 从古到今,中国人都讲究为人处事要诚信,要表里如一,这是做人的最基本原则。“不居其薄”就是告诫人们做人不能不守信用,要诚恳、厚道;“不居其华”则是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追求虚荣、浮华、要朴实、笃实。不要做一个损人利己的人。

十六、曲则全,枉则直

曲折的东西,才能保全;弯曲的东西,就会伸直。低洼的地方,水就盈满;破旧的器具,就要更新。追求的目标少一点,才能得到;注释的对象太多了,反而眼花缭乱。 为人处事不能一味地直来直去,要讲究方法、注意变通。“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忍受委屈是为了更好的保全,退后避让是为了更好的前进,屈居人下是为了更好的崛起,牺牲利益是为了更好的获得利益。 大丈夫能屈能伸,没有胜算的时候,就不能去硬拼,只能隐忍。隐忍并不可耻,只要在这段时间内积蓄力量,待形势一变,必能稳操胜券。

十七、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看起来完美的东西似乎总有缺陷,使用起来却不会衰败;看起来最盈满的好像仍有空虚,使用起来却没有穷尽。真正正直的人,看起来比较柔弱;真正技术高明的人,总是看起来普普通通;真正辩才无碍的人,总是看起来很木讷的样子。 大巧若拙者,外表看上去愚笨糊涂,实则内力世事洞明。他们处事低调,为人豁达,做事有节适度,从不再人前夸赞、抬高自己,在工作生活中能与人和谐相处,左右逢源。 大巧若拙是大聪明,是一种境界。要做到大巧若拙,一方面要“修”加强自己的内在修养,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强者求己的心态看待世间人事;另一方面要“练”注意积累经验,掌握、顺应事物的本质规律,不苛求抱怨、舍本逐末,以自己的参悟身体力行,以求得更大的发展。 大凡有才智的人,通常不会显露才华,或许是虚怀若谷的缘故。这样的人表面上看似愚笨,其实内心很清醒。

十八、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为人处世,为人在前,处事在后,就是为了强调学会做人的重要性。然而不管是为人还是处事都离不开一个“诚”字 “无诚则有失,无信则招祸”那些践踏诚信的人也许能得利于一时,但终将作茧自缚,自食其果。诚实是取信于人的良策,是处世立身、成就事业的基石。一个人要做到诚信,就需要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处处以诚为本,凡与诚信相符者就做,与其相悖者坚决不做。

十九、得之若惊,失之若惊

世人获得尊宠与遭到凌辱都好像遇到了令人惊恐的事一样,原因就在于太看重自身了。 很多人在得宠后多只感到很光荣,很少会注意到受宠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如容易因外界因素的干扰而患得患失、猜忌心变重,好胜心变强等等。而且与不被宠爱、没有获得表扬和奖励的时候相比,得宠后人们内心往往不能像过去那样平静,做起事情来也似乎不再那么从容。其实,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老子所说的“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即过分地将荣辱得失放在心头,太过于看重自己。 只有当一个人不为名利所左右时,恩宠和名誉才不会使你为之动容,卑微和屈辱才不会是你沮丧,你的心将永远是坦然的,你的行为也将永远是正直的。 观世间万事,既得之,则安之;既失之,亦安之。不患不得,亦不患得而复失。这是一种自然、旷达、超然的人生智慧。

凯丽(2014-11-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