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汕头埠逐渐成为潮州府属的滨海重镇,这里工商繁华,已崛起成为连接穗、港、沪及海外的新兴港口。 1904年梅县松口人张煜南等看准这里有巨大的发展潜质,便倾力组建潮汕铁路有限公司,兴建从潮州府所在地直达汕头埠的铁路。 1906年,潮汕线铁路筑成,同时又配置“潮汕号”机车头并通了车。由此有“潮汕”新名词。 1907年5月22日,由孙中山指派许雪秋及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等人领导发动的潮州黄冈起义爆发,因寡不敌众,力战6日而败;27日下午,起义军宣布解散,总指挥陈涌波、余既成被迫走避香港。 这次武装起义意义重大,但当时的《南洋总汇报》却大肆指责孙中山勾结“潮汕会党”,策动黄冈起义。 “潮汕”之名由此见之报端,逐步广为人知。“潮汕”这片土地也逐步为外界所瞩目。
1921年之后,汕头建市设立市政厅,属广东省政府领导,成了粤东地区继潮州城之后的另一地域亮点。 到了1949年,潮州的疆域仍然比较大,它包括了现在的汕头市、揭阳市;从管辖上,也包括了梅州市和汕尾市。
中国解放后二次大的疆域调整,造成了二个“潮州”的概念,一个是广义的潮州概念,一个是狭义的潮州的概念。
广义的潮州,也就是历史上的潮州,此定义已有上千年历史,主要包括现在潮州市、汕头市和揭阳市以及丰顺县等。共同的生活习惯,共同的民风民俗,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语言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拥有了潮州人的称谓。(广义潮州的概念里面,包含了狭义潮州族群的概念,是指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地级市与丰顺县讲潮州话的民众。另外陆丰市甲子镇、甲东镇、甲西镇,讲惠来口音的潮州话的民众,属于广义潮汕人的概念,不属于狭义潮州人概念)
目前的潮州市,是在1991年12月将原来的副地级市升格的。作为地级市,潮州现在管辖潮安区、饶平县、湘桥区和枫溪区。湘桥区也就是通常民间称呼的府城、潮州城。 但是,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关于潮州的概念,还是倾向于广义的潮州,甚至就是广义的潮州。可见,历史是阻隔不断的,也是不可代替的。
如今潮州成为潮汕地区三个地级之一,本地人较为注意把潮汕与潮州分别开来。如说“潮州方言”、“潮州功夫茶”等,而不再冠以“潮州”了,如此说法有失学术意义上的公允。 不过,海外潮人迄今为止仍喜欢称自己为潮州人,海外各地潮人会馆也都称为“潮州会馆”,这大概是沿续习惯称呼。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