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来到双轮集团高炉酒文化博物馆的序幕大厅。首先请看:
一、在序幕大厅南面的墙壁上是一幅《三国》古战场魏国将士得胜凯旋归来的狂欢图。中间一个写实的人物就是历史上争议颇多的三国枭雄曹操。此刻,他正高举斟满高炉酒的金樽,为伐吴归来的三军将士庆功。
曹操 ,三国谯人,即今安徽亳州人。操生于东汉末年,一生雄才大略,任人唯贤,统一了北方后,被封为魏王。后他的儿子曹丕建立魏国,追封曹操为魏武帝。曹操在文学上也颇有建树,曹操善长诗歌,其《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字里行间充满了忧国忧民的真实情感。他与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开创了“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高炉古镇和高炉酒也与曹操有着极深的渊源。
相传曹操为一统天下,在涡水上操练水师,准备渡江伐吴;一时间,从亳州到涡阳百余里的水面上,战船穿梭,杀声阵阵、旌旗烈烈,船桨击水之声响彻云天,场面蔚为壮观。为冶炼兵刃,曹操命人在河边建起了数十座高炉,日夜炉火通明,刀戟如林,剑映寒雪,成就了一代枭雄的霸业之梦。后有谋士进言,请曹操为此地赐名,曹操略一思忖说:就叫高炉吧。从此,高炉古镇名震华夏,声播四海。
为稿赏三军将士,鼓其士气,壮其行色,曹操广征当地酿酒名师,开坊酿酒作为随军之用;从此,曹操所到之处,高炉酒便声名远播。后来曹操亲自编撰美酒宝典《九酝春》献于汉献帝,几经传诵,后人把此酒称为“高炉家酒”,现今已成为双轮集团的主导产品和全国著名的白酒品牌。
二、(西面墙由南向北介绍)
这是一幅大型的“竹林七贤”壁画。
“竹林七贤”,指的是活跃在魏正时年间(240-249)的稽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人雅士。他们由于兴趣相投、风流洒脱、不拘形态,又常相邀游于竹林,或琴、或吟、或词、或歌,名噪当时,故称“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狂饮美酒,纵论天下。稽康每与七贤聚会,必携大量家乡的高炉美酒与之共饮;酒美人酣,以醉为乐,饮酒作诗,谈论时政,或狂笑放荡,或纵骂国事。“竹林七贤”大都崇尚老庄哲学,希望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寻找精神寄托,用清流邀游、饮酒纵情、佯狂放浪等形式来排遣苦闷、愤懑的心情。因此,他们也经常结伴到涡阳武家河畔的太清宫,参悟 老子的《道德经》(人物介绍由南至北)。
1、阮籍
阮籍字嗣宗,在当世声名显赫。志气开阔奔放,傲然非常,性格狂放不羁,喜怒不形于色,城府颇深。时常闭门读书,经年累月足不出户;博览群书,尤喜《老子》、《庄子》。嗜酒长啸,弹琴自娱,得意时放浪形骸,惊世骇俗。作《咏怀诗》八十多篇,为世人所推重。著有《达庄论》,叙述无为的可贵。
2、稽康
稽康,古谯国人,即今天的涡阳县人氏;他的祖先姓奚,本是会嵇上虞人,因避仇家,迁到现在的涡阳居住。其墓地在涡阳的石弓镇。
稽康幼时孤苦,早年丧父,天生奇才,性格豪迈旷达,天质自然。博览群籍,做学问却不秉承师传,尤喜《老子》、《庄子》。著有《养生论》;善鼓琴,一曲《广陵散》名扬宇内,流传至今。
3、阮咸
阮咸字仲容,历任散骑侍郎等职。精通音律,善弹琵琶,嗜酒如命,曾喝得兴起把酒倒入盆中,与猪同盆共饮,名噪当世。
4、刘伶
刘伶字伯伦,沛国人,即今宿州人氏。一生放纵情志,不拘常礼,善酒豪饮,寡言沉默。刘伶之善饮,民间传说甚多,其散文作品《酒德颂》为后世所传诵。
5、王戎
王戎字浚冲,琅邪临沂人。幼年聪明伶俐,神彩秀美。他有一奇能,可以视日而不目眩,且“双目灿灿,如岩下电。”自幼胆色过人,猛兽面前,神色如常;被魏明帝称之为神童。历任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等职;后受诏命伐吴,功成后被进爵安丰县侯。
6、向秀
向秀字子期,年少时便为山涛所赏识,对老庄之学情有独钟。曾为《庄子》作见解独到的注释,令饱学的稽康甚为折服。历任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却“在朝不尽职……”
7、山涛
山涛字巨源,与向秀是同乡,少年即有器量,卓尔不群。喜好老庄之学,常隐居于乡里,掩盖自己的志向才能。与稽康、阮籍等志趣契合,为莫逆之交,常与其竹林聚会,词赋文章,海阔天空;把酒临风,其乐融融。咸宁初年(275),授尚书仆射,加侍中,领吏部。
“竹林七贤”与高炉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后留有:“竹林七贤饮美酒,涡水岸畔醉三秋。长酣难醒高炉梦,一斗何以解千愁?”的诗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