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瑶族地区过盘王节的古老风俗,早在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唐代刘禹锡的《蛮子歌》、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等典籍都有载述.《岭外代答》中说:“瑶人每岁十月,举峒祭都贝大王于庙前,会男女之无实家者,男女各群连袂而舞,谓之踏瑶。”“踏摇”即是“跳盘王”(还盘王愿)。
从《盘王歌》的主要内容来看,大体上包括着以下六个方面:1.关于天地开辟、万物起源的创世神话方面,如《盘王大歌》下集中的《远古天地人间》、《洪水淹天》、《雷落地》、《葫芦歌》、《禾王送禾到人间》等歌段(章)都是。
2.关于瑶族历史、迁徙的英雄古歌方面,《盘王大歌》上集里面的《盘王出世》、《盘王献计》、《盘王出游歌》、《十二姓瑶人游天下》、《过山根》、《六面词》、《桃源洞歌》、《千家洞歌》、《连州歌》等均属此方面的内容。
3.关于劳动生产方面,其中既有反映瑶族狩猎生活的,如《放猎狗》、《立横枪》等;又有表现农耕生活的,如《天大旱》、《种竹禾》;还有描述手工业劳动的,如《鲁班造车》、《长鼓出世歌》等等。
4.关于爱情生活方面,诸如《日出早》、《日出中》、《日斜斜》、《歌一段》、 《郎老了》、 《夜深深》、《大小星》、《月亮亮》、《天地暗》、《相逢贡曲》、《万段曲》、《亚六曲》、《荷叶杯曲》、《夜黄昏》、《梁山伯》等。《盘王大歌》里面情歌的篇目(或歌段)和分量均较重。《盘王歌》虽是祭典歌,但远古时期祀神与生殖对于氏族(部族)的延续和繁荣来说原是相辅相成的(祀神的殿堂外面往往就是交媾的场所),因而,完全可以理解。
5.反映瑶族所崇奉的神祇方面,如盘古大王、 盘王、 雷王、雨王、竹王、唐王、刘王、暖王、鲁班、李广、灶王以及翁爷家先等等。这些神祇既有瑶族本民族独特的,也有汉、瑶等民族所共有的。它们有力地表明,瑶、汉等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原是同源共祖的,又是和睦相处、相互交流的。
6.表现诙谐、逗乐生活方面,如《见大怪》、《何物歌》等,均属滑稽歌、谜歌之类。在紧张繁重的劳作或者男女缠绵之情爱的间隙,唱唱此类逗趣的歌,可以调剂生活,增加乐趣。
从上面的简述可以看出,瑶胞千百年来传承的《盘王歌》内容非常广泛,它的社会功能也是多方面的:既是庄严的民族祀典的仪式歌,又是瑶族漫长历史(多为片断)的史歌;既是讴歌生产的劳动歌,也是表现男女愉悦的情歌,还是逗乐的滑稽歌、游戏歌。简直可以说是瑶歌的“集大成”,或者说瑶族的“民族知识总汇”了,充分体现出其史诗古歌的突出特点。自然,不必讳言,其中也夹杂了一些封建迷信的糟粕。了解这些,对在湘南、湘西南等瑶族地区旅游时有机会参加或接触“盘王节”,会有某些帮助的。
瑶族盘王节,又叫还盘王愿、跳盘王,是瑶族人民祭祀其始祖盘王(盘瓠)的盛大节日。每逢农历十月十六日这天,瑶民便汇聚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盘王,并逐渐发展为盘王节。今天的盘王节已逐步发展为庆祝丰收的联谊会。青年男女则借此机会以歌道情,寻觅佳偶。
盘王节可以一家一户进行,也可以联户或者同宗同族人集聚进行。但不管以哪种形式举办,都要杀牲祭祀,设宴款待亲友。节日一般为三天两夜,也有的长达七天七夜。
节日期间,瑶族人民杀鸡宰鸭,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汇集一起,首先祭祀盘王,唱盘王歌,跳起黄泥鼓舞和长鼓舞,追念先祖功德,歌颂先祖英勇奋斗精神。其次,欢庆丰收,酬谢盘王,尽情欢乐。与此同时,男女青年则开展对歌活动,抓住良机择意中人。有的地方还要打花棍、放花炮及请戏班子唱戏等。
盘王节仪式由4名正师公主持,各司其职,还愿师、祭兵师、赏兵师、五谷师,每人1名助手,共8人,此外还有4名歌娘歌师、6名童男童女、1名长鼓艺人和唢呐乐队参与盘王节。其传承方式以师承和家传为主。
其仪式主要分两大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请圣、排位、上光、招禾、还愿、谢圣",整个仪式中唢呐乐队全程伴奏,师公跳《盘王舞》(《铜铃舞》、《出兵收兵舞》、《约标舞》、《祭兵舞》、《捉龟舞》等);第二部分是请瑶族的祖先神和全族人前来"流乐",流乐的瑶语意思是玩乐。这是盘王节的主要部分,恭请瑶族各路祖先神参加盘王节的各种文艺娱乐活动,吟唱表现瑶族神话、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等内容的历史长诗《盘王大歌》。流乐仪式一般要举行一天一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