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历史(六)

家乡区县: 惠州市惠东县

雍正二年(1724年) 大洲(盐)场由淡水场分出委员(乾隆二十一年改设大使)管理。
雍正八年(1730年) 设平山巡司衙。

是年 归善县在平海城设立盐课司,并设驻巡检一员、皂隶(衙役)二名。同年,官府奉旨免缴全年钱粮。

雍正十年(1732年) 归善县平海盐课司改归淡水(时驻今平海镇)场盐管辖,并派大使谢应翰为大洲栅、碧甲栅(场盐)委员。

雍正十二年(1734年)二月 归善县丞移驻惠州府城,欣乐司巡检官移驻三栋圩,内外二司巡检官移驻梁化圩。

雍正十三年(1735年) 归善县开征海港捕鱼水税(县境只就平海径设卡征收)。征起税银80两,平海所征收地租银6.96两,捷胜所径征地租银4.25两,盐牙饷银起征31.5两,以及契税等税捐项目。同年,归善县仅有安墩洋乌潭铁炉一座,炉商张玉磷纳饷银53两。及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因山光矿尽,详奉咨准,豁除饷银无征。

乾隆元年(1736年) 免十年前所欠旧粮,给60岁以上老者发布匹和粮食。归善知县私立陋规,增加额征十数倍,邻县效仿,悉数豁免。

乾隆四年(1739年) 平山西江书舍改名为西江书院,实行义学兴教,凡有志求学上进的西枝江沿岸青年,经考试录取后,均可得到经济上的资助。

乾隆五年(1740年) 碧甲(盐)栅由淡水场分出委员管理。

乾隆十九年(1754年) 平海司古灶村(今港口镇)村民开始筑海堤围垦盐田。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惠州辖区旱灾,饥疫。九月,陨霜杀禾,后饥荒不断,民不聊生。
是年 大洲(盐)栅,由大洲场分出委员管理盐务。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秋 梁化乡星湖村兴建七星墩陂(大陂)灌田。及后又于其下游关爷庙脚下与横山下增筑隔头陂和翻江陂,共灌田一千六百亩,效益一直延续至今。

是年 归善县春旱,大饥,斗米钱三百余,各属开仓平粜。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六月 归善县遭大水灾之祸。西江(今西枝江)、淡水、平山、多祝等处从山上地下涌瀑出水,水甚寒冷,水势横注合山门,倒泻横沥,合东江泛滥入城,一昼夜涨高三、四丈,舟从城垛出入者五日,直至县堂。仓库之谷被淹者数千石;两江水相互汹涌冲压,漂没田庐无数;房屋坍塌六七百间。当年洪峰较之清雍正丙午(1726年)水位高三尺余。称为癸巳水。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 归善盐场,从前商办;自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裁场商发帑收盐,改盐课司,驻平海城督收盐斤。至雍正十年(1732年)又改盐课司为淡水场盐大使。自谢应翰始,大洲栅、碧甲栅皆委员。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 高潭乡井湖村(今宝口镇辖)用黄泥砌结河卵石建成锡麻陂。该陂于1972年再改用水泥沙浆砌卵石,引水渠长7.5公里,受益7个村,灌田385亩。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 裁大洲(盐)栅,仍归属大洲(盐)场。

游晓悦(2014-11-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