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历史名人——史若虚

家乡区县: 滨州市阳信县

   史若虚 原名史宝玺,字尊一,1918年2月28日,出生于阳信县崇德区洋湖口镇(今洋湖乡洋湖街)一个较富裕的农家。


他1924年入本村小学,1925年因匪乱随家避居惠民县城,1926年回村后继续上学。1931年春考入阳信县第四国民学校(小学,设在刘家阁),当年秋转入惠民城岱北公学。1933年秋以会考全县第一名的成绩升入省立惠民中学(校址在惠民县城),曾为东北抗日义勇军募捐。1934年在校组织剧团,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后接触《新生》《大众生活》等左翼文化刊物,并参与反对校长冯培元的学潮。1936年6月毕业后逃婚至济南,同年8月考入省立济南师范学校。1937年在校接受军训三个月。“七•七”事变后,在校组成“济星话剧团”,被推选为副团长,在济南近郊军队中作抗日宣传演出。11月底,随剧团到开封。1938年剧团解散,即参加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战地服务话剧团任戏剧组长。不久,因对该团不满,又到31师宣传队工作。1938年夏借口去汉口治病离团,途经信阳,由安子平介绍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找宣侠夫,经口试、填表后,8月31日被分配到陕北公学拘邑县(今句邑县)分校四区队四十一队学习。1939年1月在延安入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学习。6月调入抗大文艺团,随总校活动于晋察冀边区与晋东南地区。1941年8月任文艺团旧剧指导。1942年11月,在八路军前线剧团任宣传股长,从事戏剧、曲艺创作和演出至抗战胜利。史若虚工于程派青衣,曾参加京剧《贺后骂殿》《孔雀东南飞》《打渔杀家》《四郎探母》的演出。为庆祝抗战胜利,曾演出全本《法门寺》,他在此剧中饰演贾桂、受到行家好评。在曲艺演出中,他演唱的京韵大鼓《大西厢》,与吕班之白圈大鼓,苗培时之西河大鼓齐名。抗战期间,他创作了京剧现代戏《荡家恨》,京剧历史剧《亡宋鉴》,歌剧《参军曲》,快板剧《放哨》,鼓词《三勇士推船渡江》《飞夺泸定桥》《南京狗打架》等剧本。在纪念抗大五周年活动中,《亡宋鉴》获优秀奖。史本人同时被评为“模范干事”,获得校长林彪的奖励(证书由校长林彪、政治部主任张际春盖章签发)。
1946年史调任晋冀鲁豫边区邯郸剧院剧务主任,翌年到邯郸民众教育馆任股长、副馆长。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2月调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接管委员会文艺部旧剧处任干事,负责接管四维戏剧学校和筹建中国戏曲学校。

他不但勤于育才,而且还善于选才、辨才。如,刘长瑜还在顽童时,一次他突然把她和几个低年级的学生叫到跟前,要每人念一遍《打渔杀家》中萧桂英那句“女儿舍不得爹爹”。他从小长瑜的念白和神情中,发现了她双眸中那根无形的“线”,发现了一种璞玉般的艺术光彩,认准了她是一株好苗子,从此受到精心的培育。他对李维康一遍又一遍地抠她的唱腔,煞费苦心地为她安排《杨门女将》等教学剧目,督促她苦练硬功,从而在唱念坐打各方面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此类例子颇多,不胜枚举。在他和戏校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戏校培养出了刘秀荣、杨秋玲、孙岳、张春孝、刘长瑜、李长春、叶少兰、李维康、耿其昌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此间,他还与别人合作改编过京剧《碧波潭》《四川白毛女》《卖水》等剧本,并参与《新白兔记》《白蛇传》《卖水》等剧目的唱腔设计。1950年他做为《金钵记》(即后来的《白蛇传》)的排演主持者(田汉创作,李紫贵导演,戏曲学校学生演出,王瑶卿为唱腔设计。最初由谢锐青饰白素贞,刘秀荣饰小青,后来轮换。),具体参与了王瑶卿的唱腔创造,有些唱段他的设计竞与王瑶卿设计的达到水乳交融、和谐统一的境界。同时,他还发表了不少论述戏曲教育的文章。

能力秀个人主页 http://www.wm23.cn/zhuchunqing

地平线(2014-11-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