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米粿 按辞书解释,是一种米食。无米之粿,又是什么样子呢?
顾名思义,“无米粿”不含大米成分。它的果皮用茨粉加工后做成,馅有咸、甜两种。咸的通常用切得很细的笋丝或芋粒为馅;甜的馅则一般采用豆沙或芋泥。皮薄而透明,从外面就可以看见里面的馅是什么质量。“无米粿”圆而似饼,小巧玲珑。在樟林中山路一带,有专卖“无米粿”的摊档。
无米粿的皮是番薯粉做的。番薯自明代万历年间由福建陈姓人偷偷从菲律宾传入之后,随闽南人入粤,迅速传遍潮汕大地,成为潮人的又一项主食。番薯吃不完了,便磨粉。薯头可以养猪,薯粉作副食及调料。著名的潮州蚝烙,夏天的“清心丸”甜汤、薯粉糕等,都以薯粉作原料。无米粿的棵皮,更纯粹是薯粉做的。
无米粿的馅有两种,一种是咸馅,一种是甜馅。咸馅的制法是取去皮绿豆畔放蒸笼中蒸熟,用面棍将其压幼,加入虾米茸,经腌制过煮熟的赤肉粒、生蒜茸,调入鱼露、胡椒粉、味精,炒匀即成;而甜馅的制法则采用绿豆沙或芋泥。
包无米粿的时候,要用番薯粉做培粉,因粿皮含水量大,故在包馅的时候,手势要轻,能包住即可,包后上蒸笼蒸熟即可。
无米粿从外形上来看,如果包口是尖的,则说明其馅是咸的,如果包口是圆的,则说明其馅是甜的,无米粿在蒸熟后,要喷点冷水,才不会粘手。
吃无米粿的时候,可在锅中煎香,也可再在蒸笼中蒸热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